当前就赵作海冤案的教训,对善后的处理已进入最后的追责环节,同时,河南省政法机关启动“纠正政法问题,促进公正执法”专项活动,以此为契机,剖析全省政法机关在执法中的问题,全面提升政法机关的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从而做到亡羊补牢,杜绝类似案件的发生。
此专项活动足以说明政法机关对自身整改的转变决定于公众对司法公信力的信任度。而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公信力的程度,取决于政法机关的态度和品质。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类可以借改变心中的态度来改变人生。一个人在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中,事业能否成功,态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无论何时何地,对待何人何事,都能有正确的态度,即使有时候态度不正确也能及时调整过来,生活中让我们懂得了“环境无法改变,但心境可以改变,环境无法调整,但心态可以调整的人生真谛。当我们面对不利因素,面对缺憾与不足,而对失误与枉法,如果能及时地改变错误的态度,用良知和品质的态度去纠纷错误的行为,我们就能朝着截然相反的方向前进。拿破仑·希尔也说过:“播下一种心态、收集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子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心态与态度的改变就意识着公信力的不断提升。
赵作海案“冤狱”事件的发生,对相关责任枉法裁判的追究到河南高院院长张立勇亲率省高院和商丘市两级法院的领导班子到柘城县农家赵作海家中走访、看望、省高院院长向赵作海鞠躬致谦,两级法院还就如何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案件专门进行了反思,所有这一些,做法和措施再次印证了司法机关态度的转变决定了司法公信力的正确性。如何提高执法水平,提高案件的质量和效率,如何把每起案件都能办成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铁案”,就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进一步强化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法律负责,对当事人负责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的观念,依法行使司法权力,不断提高执法水平,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只要我们能用良好的心态和态度去弥补法官职业操守的缺失,能坚守职业操守,进一步在转变司法理念上下功夫,对造成错案的反省,敢于负起责任,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对司法理念的转变,就一定能够提高司法公信力在群众中的威信,真正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