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两个人携手走过风雨的承诺,是两颗心相互依靠的港湾。但在家事审判中,导致婚姻出现裂痕甚至走向破裂的原因“千奇百怪”。当婚姻亮起红灯诉至法庭,身为“家庭医生”的家事审判法官该如何因人制宜、因事制宜,为出现裂痕的婚姻“量身定制”情感修复计划,挽回婚姻呢?
我办过这样一起案件,妻子李某和丈夫杨某于1986年登记结婚,婚后生育一子一女均已成年,两人携手走过近四十年的风雨,本该幸福晚年的两人却走到了离婚边缘。
在开庭当日,双方毫不相让。
“离!必须离!这日子我咋都过不下去了!”
“离就离!”
妻子李某认为丈夫脾气暴躁、不讲道理,偶尔喝点小酒就闹事,还动不动就出口成脏。而丈夫杨某则觉得妻子唠叨不断,不随她意便大吵大闹。
面对针锋相对的当事人,我运用“三引导一评议”庭审法,准备深层次地探究这个家走到离婚的“病因”并“对症下药”。
经过三次引导,我又让双方谈谈对方的优点和认识。
丈夫杨某说妻子勤劳善良,能力强,教育孩子也很有办法,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其实自己并不想离婚。妻子李某说丈夫踏实勤快、行为本分,又说自己本来也不想离婚,六十几岁的人了,离婚也是一件丢人的事。正说着,丈夫杨某突然向法庭表示要把自己的臭脾气改掉。而面对丈夫的保证,妻子李某的态度有所松动。
看着两人已经有了和好的可能,我决定再添一把“火”,让两人的感情快速回温。于是,我准备为两人“量身定制”一份《情感修复计划书》,并对着两人提出建议:“法庭建议,咱们情感修复计划第一条,就写上今后无论家里什么事,都与对方好商好量,做出任何行为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感受,征求对方的意见......”
我的话还没说完,便被妻子李某打断了:“法官,我觉得你说的这不对,我出嫁前我的父母就跟我说过,家里得谁对才听谁的。”
“那谁来做你们生活的裁判呢?”从妻子李某的话语中,我意识到“病因”是双方错误的家庭观念从而导致两人在处理家庭关系上简单粗暴:“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遇事要讲一个对错道理,到最后可能就是谁的拳头大、谁的嗓门高,谁就有道理。你们是夫妻,遇事应当有商有量,尊重对方的意见,不能强制对方听自己的话,注重对方的感受才对。你们想一想是不是这个理?”
听我这么说,妻子李某默不作声。
为了让两位当事人能够思考如何对家庭做出一些更好的改变、更和谐的相处,于是我决定暂停《情感修复计划书》的约定,带着两人到亲情教育室内,观看了一段《正确家庭观念》的视频。视频结束后,我对两人说道:“希望你们可以真正认识到婚姻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学会控制情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挽回爱情、挽救家庭,并一同在学习中婚姻中学习、成长,努力争取和好如初,共同经营幸福婚姻家庭生活。”
在亲情教育室,我为两人“量身定制”了一份《情感修复计划书》,根据夫妻双方在庭审中对对方的期望及实际情况,给他们写下了五条修复计划,并且为双方写下寄语。在我的见证下,夫妻两人签下了《情感修复计划书》,也签下了调解和好,不再离婚的调解笔录。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事纠纷的妥善解决关系到老百姓的福祉,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家事法官就是在日复一日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纠纷中为当事人“切脉诊疗”,将理法情相交融,既根植于法律理论,又浸润人间烟火,传递温情和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