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南都晨报*南阳网
本报讯(记者 王朝荣 通讯员 刘鑫)“你是联系卡上的刘法官吗?我愿意替我儿媳妇还款,能不能再商量商量……”7月17日,桐柏县人民法院吴城法庭庭长刘兴元接到案件当事人亲属打来的电话,表示愿意调解案件。
打来电话的朱老先生是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被告毛某的公公。毛某在桐柏县开有一家鞋店,经常从南阳市区经营鞋子批发的袁某处拿货。2016年,毛某从袁某鞋行拿了9000余元的鞋子,没有当即付款,留有欠条一张。后毛某支付部分鞋款,下欠4600元一直未付,袁某多次讨要无果,一怒之下将毛某诉至法院。
吴城法庭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电话联系不到毛某,便来到毛某住所,发现只有其公公婆婆在家,两位老人表示不清楚情况,也联系不上毛某。于是承办法官留下一张便民联系卡,上面有法官姓名、联系电话和温馨提醒,叮嘱其如果联系上毛某,一定要敦促毛某偿还欠款,否则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7月17日,刘兴元接到毛某公公朱老先生的电话,表示愿意替儿媳偿还欠款,希望与对方调解。后来老人来到法庭,承办法官电话联系到袁某,经过释法明理,耐心调解,袁某自愿把欠款调至3800元,老人表示认可。随后老人把从银行取来的钱交到承办法官手中,由法庭代为转交袁某,案件圆满调解,双方对法庭耐心、细心的工作表示感谢。
一张便民联系卡,既方便了当事人,又联系了人民群众和法院的距离,打通了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一个贴心的举动,既温暖了当事人的心,又实现了案结事了,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