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制报》:“希望生命能延续得更长一些,为了我挚爱的审判事业”

——记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审判员尹应哲

发布时间:2010-07-20 09:23:13


         首席记者 吴倩 记者 王海锋 见习记者 李蕴真 通讯员 卢国伟 曹萌/文图

 

核心提示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谈不上丰功伟绩,作为一名智力障碍儿童的父亲、一名白血病患者,在审判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刻苦钻研、勤奋敬业、默默奉献。他不善言谈,但当事人却说他是最会说话的法官,善于用千言万语为当事人打开心结;他身患白血病多年,但办案数量在庭里总是名列前茅,用生命诠释着法官的神圣职责。他,就是曾四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被评为“人民满意的好法官”的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审判员尹应哲。

得知尹应哲的事迹后,近日,省法院院长张立勇作出批示:尹应哲法官的事迹很令人感动。他“明如镜,坚如钢,廉如水”的信条应该成为我们所有法官的职业信念和操守。并请政治部立即派员赴南阳考查总结尹应哲法官的先进事迹和经验,以期在全省学习推广。记者一路跟随采访,发现默默无闻的法官尹应哲身上的品质确实在闪闪发光……

1986年,尹应哲从郑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回到家乡南阳,在粮食局当了一名技术人员,几年后,就晋升为单位的中层领导。就在这个时候,抱着一颗为社会正义献一份力的赤子之心和满腔热血,29岁的尹应哲放弃了经过数年努力获得优势和机遇,决定投身于一直以来自己所向往的神圣法律事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南阳中院,成为一名头戴国徽、肩扛天平的法官。

“世间自有公道,要做就做最好。”在而立之年走入法院的尹应哲,为了能够尽快胜任审判工作,边工作边学习,用两年半的时间读完了法律本科的全部课程,并扎扎实实地顺利通过各科考试,获得了法律本科毕业证书。随后,如饥似渴的他又读完了几十部法学专著,所作的读书笔记摞在一起有一米多高。很快,他便被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审判员职务。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他又报名参加了首次国家司法考试,谁知竟考了个全省第二,全市第一。

就在尹应哲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一桩桩纠纷时,生活甚至是生命的考验接踵而至。他出生不到40天的儿子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并伴有智力障碍,是医院里的常客。身边很多人都劝应哲夫妇放弃,可身为父母的他们又怎能舍得。孩子在三岁半的时候,做了心脏手术,手术很成功。手术后尹应哲每天晚上让孩子坐在膝盖上给他读唐诗、儿歌,慢慢地,孩子可以说出诗句中一个字、两个字,直至整首诗。

2001年,院里派他参加为期一年的“三个代表”驻村工作队,尹应哲完全有理由要求院里换人去,但他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将6岁连路还走不稳的儿子托付给妻子和年迈的父母照顾,打起背包毅然前往。在驻村的一年间,他心系百姓,坚守岗位,用心帮助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年后,他重返审判岗位的时候,已经积劳成疾,日渐消瘦,体重下降了近20公斤。妻子心疼地多次劝他到医院检查一下,但他一直忙于手头的案子而屡屡推迟就诊。2002年的夏天特别炎热,没有安装空调的审判庭犹如一个火炉,每天庭审下来,身着厚厚法官制服的后背和前胸都被汗水湿透。长时间的坐庭问案使尹应哲的臀部出现大块大块的紫癜,热爱审判工作的他并不在意。有一天,他因牙疼难忍去医院拔牙,谁知血流不止,用药棉塞住缺失的牙槽,还是不时地吐出一口一口的鲜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坚持上班。几天后,他仍血流不止,医生发出严厉的警告:“你必须住院检查,接受治疗。”在这种情况下,他才抱着厚厚的一摞卷宗住进了医院。诊断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他得了一种人们闻之色变的恶性疾病——白血病!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忍受住严重的化疗反应,默默地与病魔抗争。在病情稳定之后,他在继续坚持治疗的同时,又很快回到了工作岗位,以生命倒计时的心态加倍珍惜自己异常热爱的审判事业。

在患病后的8年间,尹应哲先后办理各类案件300余件,无一错案,无一引发上访,无一导致矛盾激化,制作的判决书,两次被评为全市法院优秀法律文书,受到了领导、同事、律师和案件当事人的广泛好评。

2002年夏天至今,尹应哲因身体原因仅仅请过两次长假,一次,是在当地的卫校医治,一次,是到附近的县里尝试偏方,总共不超过仨月时间。亲戚朋友劝他,让他到大城市住大医院;同事们劝他,让他搁下手中的案卷静心调养……他们,还试图从金钱上给他以支持,可这些,无一例外地被尹应哲拒绝了:“不想麻烦大家,亲戚、朋友、同事们的心意我在感激中接受,可我不能因为自己有病就动不动向组织、向他人要钱。”

办理案件他清廉如水

公正是法官的生命。公生明、公生廉、公生威。在16年的法官生涯中,他先后办理过数百件刑事、民事、国家赔偿、减刑假释等各类案件,都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用心对待每一个当事人。他常说,许多当事人可能一辈子就打这一次官司,这一个案件的处理是否公正,都将成为他对法官、对法院、对法律的全部印象,并将影响和辐射到他周围的人。作为法官必须非常审慎地对待每一起案件,对待每一个案件当事人,这不仅牵涉到个案的公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公众对法律、对法院、对社会公正的信心。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他对自己,对法官这个职业有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尹应哲长期在审判监督岗位上工作,主要职责是通过再审案件的审理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的错误,给有理而因各种原因败诉的当事人提供救济。这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非常繁重的工作,许多案件经过上上下下数次审理,案卷厚厚一大摞,时间跨度长,有的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当事人经过多年奔波,情绪比较激动,而案件事实往往因时过境迁而难以核实,还要考虑到生效裁判的既判力和稳定性,对再审的审理程序和审理标准都有较高要求,相应对再审法官的素质和能力也就要求更高。因此,从从事审监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为自己定下一条铁的准则:无论如何都必须严守公平正义的底线,决不能把正确的裁判改错。在办案中,他认真阅卷,重视庭审,必要时到案件现场勘验、调查、

走访,力争把案件事实彻底查清,在此基础上,找出争议焦点和案件实质,探寻法条背后的法律精神,正确适用最适合的法律,对原判决是否正确作出判断,确保公平正义的实现。

20086月,他办理一起省检察院抗诉的医疗损害赔偿案,原审原告刘某诉请某中心医院赔偿因医疗事故导致妻子死亡所造成的各项损失80余万元,案件经一审、二审判决,刘某始终不服,不停申诉。20077月,省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案件进入再审程序。尹应哲接到这个案件,非常重视,认真查阅了原审卷宗,发现原审判决认定的事实还是清楚的,但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有偏差,责任划分有失公平。他在咨询有关医学专家的基础上,又查阅了相关医学文献,对患者的病情,医院的诊断和治疗,现代医学对该病成熟的治疗原则和预后以及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等,从法律上、医学上作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重新划分了事故责任,重新作出了判决。再审判决作出后,医方主动履行了判决义务,刘某也非常满意,一场历时6年的诉讼终于画上了句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该判决书也在后来进行的全市法院优秀法律文书评选中被评为第一名。

2009年尹应哲到行政庭工作,刚到行政庭后不久就遇到了一件十分棘手的案子,在社旗县下洼乡一个叫马蹄村的偏僻小山村,周某和孙某是前后邻居,两家为宅基地纠纷分别把对方告上法庭,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发生激烈冲突,一方扬言要拼命,另一方则上访不止。为了彻底化解纠纷,他不顾医生的一再告诫,冒着病情加重、复发的危险,四次深入下洼乡,到双方当事人家中同他们促膝谈心,讲情、讲理、讲法,又积极协调政府为当事人解决实际困难。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双方终于达成和解,双双撤诉。孙某拉着尹应哲的手激动得直掉眼泪,周某也动情地说:“我们马蹄的西瓜最甜,西瓜熟了的时候,我一定要把最甜的西瓜给你们法官送去!”

作为一名法官,时刻面临着权力、金钱、美色等各种诱惑。在这些诱惑面前,尹应哲始终不为所动。他常说,法官应是一个寂寞的职业,应该远离喧嚣,远离名利,甚至不需要鲜花和掌声。公道自在人心,社会的认同和群众的口碑就是对法官的最高奖赏。

亲朋面前他乐于助人

尹应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处世谦和,为人真诚的品质在周围人群中更是有口皆碑。“他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跳舞,从不出入商业娱乐场所,除了工作就是学习。”

“话不多,从来都是任劳任怨,不管分内分外,只要找他帮忙,从来不推辞。判案准确率高,漏洞少,大家对他很信任,都称呼他‘老师’。”

在工作中,他密切与同事合作,一起去勘验案件现场,一起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书记员紧张时,他拿起笔来为同事作法庭记录,只要自己能干的事他都不辞辛劳,主动去干,庭里的同事都愿意同他一起办案。生活中,他十分注重日常细节,时时处处维护法官形象,走在街上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乘公交车主动给老人和带小孩的人让座,公共场所从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周围的邻居、门口卖菜的大嫂、孩子学校的老师及同学的家长,凡是与他接触过的人,无不感受到他正直、善良、宽厚、仁慈的高尚品格和正气凛然、不容玷污的人格魅力。在治病过程中,他热心帮助病友,经常同他们一起“话聊”,帮他们打开心结,鼓励他们鼓起战胜疾病的勇气,增强生活下去的信心,并在自身很困难的情况下对经济特别困难的病友,给以力所能及的物质帮助,给他们送去鸡蛋、小孩衣服和能共同使用的药品。他无私的爱心和行动,连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都为之感动,为之动容。

68,看到尹应哲的事迹后,省法院院长张立勇作出批示:尹应哲法官的事迹很令人感动。他“明如镜,坚如钢,廉如水”的信条应该成为我们所有法官的职业信念和操守。

面对褒奖,尹应哲始终保持着谦虚的本色。他说:“其实,我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只不过尽一个法官的本分,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很大距离,我希望我的生命能延续得更长一些,为我挚爱的审判事业多做一点贡献。”

尹应哲同志历经坎坷,屡遭生活和命运的磨难,但他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一心扑向他非常热爱的审判事业,用刻苦学习、勤奋敬业,忠于法律、秉公办案,心系百姓、真诚待人,廉洁自律、保持自尊等一连串闪光的音符,谱写了一篇可歌可泣的人生华章。

责任编辑:z    

文章出处:《河南法制报》7月16日第3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