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庭的调解室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映照出冀鹏翀法官专注的神情。她面前的案件并不复杂,却牵动着一个小女孩的未来——这是一起变更抚养费的案件。原告唐某年仅十岁,却已经承受了太多生活的重担。
唐某的父母在她一岁左右协议离婚,她随母亲生活,父亲每月支付400元抚养费。然而,母亲因患病导致收入骤减,唐某又患有需要多次手术治疗的疾病,生活陷入困境。无奈之下,母亲代她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提高抚养费。
冀法官翻阅案卷时,眉头微微皱起。她注意到,唐某的父母离婚后均已再婚,而唐某与父亲唐某某已有近十年未曾见面。她敏锐地察觉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抚养费的案件,更是一个关于亲情缺失的故事。
“孩子需要的不只是钱,还有父爱。”冀法官在心里默默说道。她决定,不仅要解决抚养费的问题,还要尽力修复这段断裂的亲情。
第一次调解时,唐某某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他坦言,自己经济负担较重,再婚后又有了新的家庭,但对女儿的思念从未减少。冀法官耐心倾听,从他的话语中捕捉到了对女儿的愧疚与牵挂。
“唐先生,您知道吗?您的女儿很期盼见到您。”冀法官轻声说道,“她需要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支持,更需要您的关爱。”
唐某某低下头,沉默片刻后,点了点头。
为了促成父女相见,冀法官特意安排了一个周末的见面机会。这是唐某与父亲近十年来的第一次见面。小女孩紧张地攥着母亲的衣角,眼中却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唐某某则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但当他看到女儿的那一刻,眼眶不禁湿润了。
“爸爸……”唐某怯生生地喊了一声。
“哎,爸爸在这儿。”唐某某的声音有些颤抖。
这次见面让父女之间的隔阂逐渐消融。冀法官趁热打铁,多次组织双方沟通调解。她不仅从法律角度分析抚养费的合理性,更从亲情角度引导唐某某承担起父亲的责任。
最终,唐某某克服了经济负担和其他顾虑,承诺将抚养费提高到每月1200元,并承担女儿治疗费用的一半。案件顺利调解,父女关系也得到了修复。
“谢谢您,冀法官。”唐某的母亲握着冀法官的手,眼中满是感激。
“这是我应该做的。”冀法官微笑着回答,“希望你们一家人都能越来越好。”
这个案件只是冀法官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小片段。在家事审判工作中,她不仅是法律的执行者,更是亲情的修复者。她用细腻的洞察力和温暖的沟通方式,让冰冷的法律有了温度,让破碎的亲情得以重圆。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法官的责任与担当,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