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报道:助力涉罪未成年人走向新生

发布时间:2025-05-13 09:34:27


    □河南法治报记者 李文卿 通讯员 郭琨 贺先 何红颜

    近年来,邓州市法院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少年审判工作,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贡献法治力量。

    在办理涉未成年被告人犯罪案件时,该院法官注重了解未成年被告人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切实做好对未成年被告人的犯罪成因分析报告。庭前与未成年被告人沟通,把准案件脉络,切实掌握犯罪成因,为后期的帮教工作奠定基础。

    圆桌审判 营造温馨氛围

    “每个人都会犯错,但关键在于你们能否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勇敢前行……上大学期间你兼职挣钱,是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但兼职需要擦亮眼睛,切不可因一时贪念挣快钱,而沦为犯罪分子的帮凶。”法庭上,法官耐心地对被告人小陶(化名)进行法庭教育。

    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过程中,邓州市法院寓教于审,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推行圆桌审判,营造温馨、和谐的审判氛围,最大限度减轻未成年人的紧张和抵触心理,帮助失足少年早日回归社会。

    该院从陪审员库中选择未成年人工作经验丰富的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代表及学校教师代表参加陪审,从不同角度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协调帮教。在法庭教育环节,由法官、公诉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人民陪审员联合帮教,引导未成年人辨别是非,正视自己的行为,勇于改过自新,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未来的生活。

    暖心帮教 鼓励向善向好

    “本想多挣点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结果不但触犯了法律,还给家人带来了烦恼……走在凌晨4点的大街上,我发现环卫工人正在扫大街,菜市场的爷爷、奶奶在批发水果、蔬菜去卖,他们挣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我深刻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愚蠢,今后一定学门技术通过双手踏踏实实挣钱,好好孝敬父母。”未成年被告人小阳(化名)在给自己的信中这样写道。

    “给自己的一封信”是该院“三书一卡一封信”制度中的一项内容。在少年审判工作中,该院对判处缓刑的未成年人实施这一制度,“三书”即未成年人权利义务告知书、社区矫正承诺书、缓刑期间承诺书;“一卡”是未成年被告人及其父母的联系卡片,及时更新联系方式,便于后续持续开展帮教活动;“一封信”是未成年被告人给未来的自己写的一封信,这是一种约束,更是约定,积极鼓励涉案未成年人向善、向上、向好。

    除此之外,该院还开展判后跟踪与帮教工作,建立“一人一档”、跟踪帮教制度,积极引导涉案未成年人回归社会。2024年以来,该院开展青少年延伸帮教工作102次,帮助多名青少年复学和走上工作岗位。

    据介绍,2024年以来,该院45名法官担任69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共计开展110余次法治宣传活动;创立“邓护花开·穰和万家”法治宣教品牌,被省教育厅评为“终身学习品牌”,被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评为2024年社科普及志愿服务活动表现突出项目。

文章出处: 《 河南法治报 》( 2025年05月13日 第 13 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