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邓州法院执行局妥善执结一起工伤赔偿案件,为申请人追回24万余元赔偿款,既有力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又促成双方和解,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2023年3月,河南某钢构公司员工齐某在车间进行钢梁除锈作业时,不慎被手磨机飞溅的钢丝碎屑击中右眼,造成九级伤残。该事故经劳动行政部门依法认定为工伤。在后续维权过程中,虽然劳动仲裁机构作出赔偿裁决,但用人单位拒不履行。经法院审理,最终判决该公司需支付包括医疗费、伤残补助金等在内的赔偿款共计24万余元。判决生效后,因该公司仍拒不履行给付义务,齐某遂向邓州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段照埔等人迅速投入工作。他了解到齐某是家中主要劳动力,受伤后为赔偿款奔波,使得本就拮据的生活更加困难。秉持“如我在执”理念,执行干警立刻启动对被执行人的线上线下财产查控,并仔细分析线索。
面对被执行人“与申请人是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且已购买意外险,损失应由保险公司承担”的辩解,执行干警耐心沟通:“齐某是你公司员工,工作时受伤已认定为工伤,劳动仲裁也有结果,赔偿责任无法推卸。你对赔偿金额有疑问,我可以按标准一项项算给你看。”随后,执行干警详细剖析了公司应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明确意外险与工伤保险分属不同法律关系,并严肃告知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后果。
为尽快解决纠纷,执行干警积极组织双方面对面调解。调解中,他从法律关系、责任承担等方面,向双方释法明理。经过反复沟通、耐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24万余元案款顺利发放到申请人手中,案件圆满执行完毕。
“这不是案件的终点,而是民生保障的新起点。”劳动争议案件是执行工作中重要的涉民生案件。下一步,邓州法院将持续加大涉民生案件执行力度,用实际行动把法律文书上的“纸上权益”变成群众手中的“真金白银”,为弱势群体撑起坚实的司法“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