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南都晨报*南阳网
本报讯(记者 张天一)“谢谢法官,让我拿到了这笔赔偿款。”日前,在西峡县人民法院调解室里,申请执行人李某甲向承办法官连声道谢。
在2023年秋的一场交通事故中,法院判决李某乙赔偿李某甲10万余元。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承办法官发现李某乙既是技术工人又是包工头,完全具备履行能力,当即向其明确告知了拒绝执行判决、裁定将给其本人与家人带来的法律后果。李某乙表示愿意履行执行款,并与李某甲签具了和解协议。然而,签署和解协议后,李某乙以家庭负担重为由,拒绝履约。
承办法官先后3次上门调查,了解李某乙家庭情况,但均未见到李某乙。在与李某乙妻子沟通时,承办法官得知李某乙母亲正住院治病,资金确实有些紧张。“我们暂时不会采取强制措施,给你们留出筹措资金的时间。”承办法官对李某乙的家庭情况表示理解,同时向李某乙妻子释明拒不执行的法律后果。
得知李某乙母亲住院治病的情况后,李某甲表示,如果李某乙及时履行,其愿意放弃护理费、营养费、误工费等费用,仅主张赔偿医药费和手术费。
在承办法官的协调下,李某乙妻子主动向西峡县人民法院申请与李某甲进行协商,并当场向李某甲交付执行款,案件圆满执结。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