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日报》报道:法治护航创新路 ——南阳高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纪实

发布时间:2025-09-15 10:02:39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通讯员 王 宪 薛 怡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南阳高新区人民法院作为集中管辖全市著作权、商标权等第一审知识产权案件的专业化审判法院,坚守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前沿阵地,以专业审判守护创新成果,以法治力量优化营商环境,用一系列扎实举措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先后获得“全国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探索创新的知识产权诉调对接机制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先进经验收录。

    构建高效审判体系

    知识产权审判的专业性,决定了必须打造一支“高精专”的审判队伍。南阳高新区人民法院紧扣“管辖集中化、程序集约化、审理专门化、队伍专业化”思路,组建了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专业化审判团队,团队成员具有扎实法律素养与知识产权专业知识,为高质效审理案件筑牢人才基石;出台《关于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推动知识产权司法服务“端口”前移,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该院探索审判机制创新,针对知识产权批量维权案件,探索适用“要素式庭审”“示范调解”“示范判决”机制,精准选择类案中要素齐全的案件作为示范案进行精细审理、深度调解,形成指导性意见后,带动批量纠纷案件的高效化解,该院知识产权案件平均审理天数较其他民事案件缩短三分之一。深度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将电子送达、网上证据交换等信息化手段贯穿审判全流程,为当事人节约大量诉讼成本。2024年,该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800件、刑事案件31件,知识产权案件的裁判质量、效率、效果均处于优秀等次。

    筑牢司法保护屏障

    知识产权是市场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南阳高新区人民法院对恶意侵权、严重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保持“零容忍”。该院立足服务和保障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定位,提出以“树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标准,探索知识产权纠纷化解新模式”为重点的“一高一新”工作思路。刑事审判中深化刑罚惩戒与执行效果,对被告人依法判处从业禁令、加大财产刑适用,切实提高违法犯罪成本;民事审判中,对故意重复侵权、恶意攀附商誉等行为重拳出击,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充分发挥震慑作用。

    知识产权一端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与经济的纽带与桥梁。该院立足南阳产业特色,精准保护区域品牌知识产权,围绕“知识产权强市”目标,妥善审理涉“宛产”“宛标”案件,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做强做优,让区域品牌信誉更稳固,企业创新发展更有底气。

    激活多元解纷效能

    南阳高新区人民法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搭建多元联动的知识产权解纷体系。牵头成立知识产权调解委员会,安排调解员常驻工作室,推动诉前调解与诉讼程序无缝衔接;创新“法院+”多元解纷机制,在高新区中关村科技园设立诉调对接办公室,精准响应企业需求;创新“代表委员+法官”矛盾纠纷调解新模式,发挥各自优势,实现“1+1>2”的效果;常态化开展“司法保护进企业”活动,增强企业保护意识和创新动力,2020年以来辖区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0余家,存量及申请量均居全市第一。

    营造尊重创新氛围

    南阳高新区人民法院坚持主动作为,将知识产权保护融入发展大局,连续三年发布《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明晰裁判规则,释放严格保护的强烈信号,为市场主体合法合规经营提供指引。

    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法官深入企业“把脉问诊”,提供法律咨询与风险防范建议;以“巡回审判”为依托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让庭审成为普法课堂,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浓厚氛围。

    如今,南阳高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已成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硬支撑”。该院将继续以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为基石,精准回应创新主体司法需求,用法治力量守护创新“源头活水”,让每一份创新成果都能在司法护航下茁壮成长,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②13

文章出处:2025年9月15日《南阳日报》A5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