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报道: “能帮老人守住晚年幸福,值!”

发布时间:2025-09-24 08:49:47


    □文鹏 代小丽

    “感谢你们,不仅保住了我的房子,更把这快要断了的亲情给续上了!”近日,91岁的王老太和她的3个女儿手捧一面写有“调解能手弥合裂痕 人民法官情系万家”的锦旗,走进河南省邓州市人民法院湍河人民法庭,向湍河法庭法官兰庆亚和邓州市人大代表、市妇联主席王淑芳表达谢意。

    这面锦旗背后,是一场横跨数年的家庭纠纷。

    早年间,王老太将全部心血倾注于儿子张某一家,不仅承担了孙子的学费、生活费,还在2018年与张某夫妇签订了《房屋买卖协议》,以9万元的价格将老宅“出售”给张某夫妇,并办理了过户手续。之后,这套房子由张某岳母入住,但张某夫妇始终未支付房款。2024年起,张某夫妇态度骤变,不仅拒接老人电话、藏匿老人社保卡,更多次要求王老太从现居住的另一套房屋中搬走。身患疾病的老人既得不到照料,又深感亲情被“背刺”,无奈之下走进了法院。

    承办该案的兰庆亚阅卷后发现,这起纠纷的核心其实是“赠与”与“赡养”的失衡。为从根源上化解矛盾,兰庆亚当即邀请熟悉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的王淑芳共同参与调解。了解案情后,王淑芳提出:“我们可以分三步走,首先走访王老太居所,询问一下王老太现在的困难和需求;其次联系社区、被告人所在单位,询问一下社区、单位对他们母子间的矛盾是否了解?是否进行了前期调解?最后,咱们再整合情况,确定调解方案。”

    经过多次走访王老太居所,联系社区、单位了解情况,王淑芳最终确定调解方案:既要依法维护老人的居住权和财产权,更要修复濒临破裂的亲情。为此,王淑芳在湍河法庭调解室举行了一场“亲情联席会”,张家4兄妹和亲属悉数到场。

    刚落座,王老太3个女儿积压多年的情绪便喷涌而出:大姐细数母亲对弟弟一家的付出,直言弟弟一家“房子到手就变脸”;二姐控诉弟弟藏匿社保卡,导致母亲摔跤后无法及时就医;小妹哽咽着说:“妈妈夜里等他回家,端茶倒水从不嫌累,他却冷言冷语。”

    面对姐妹们的指责,张某辩称:“协议是母亲自愿签的,9万块钱我是先替她保管。”儿媳则委屈地说:“婆婆嫌我做饭不好吃,我只能少去。”

    认真倾听了双方的意见后,王淑芳以民法典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告知张某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王淑芳又以同龄人的身份劝说道,“我们都是做儿女的,深知‘父母在,家就在’是多大的福气。老太太是军转离休干部,为国家、为家庭操劳一辈子,现在就盼着儿女幸福、家庭和睦,难道要让她带着遗憾过日子?”

    见张某低下了头,王淑芳话锋一转,严肃指出:“孝道是底线,法律不会纵容‘得房不孝’的行为。房屋虽已过户,但购房款并未实际支付,咱这行为虽名为‘买卖’,但更符合赠与的特点。如果真走到撤销赠与那一步,亲情就彻底断了,这是你们想要的吗?”

    随后,王淑芳拿出王老太的病历、走访记录等材料,温和而坚定地说:“法律既要保护公民财产权,更要守护‘老有所养’的伦理。老人现在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子女的陪伴和照料。”

    一番情理交融的疏导,让在场的人都陷入沉思。张某夫妇的表情逐渐松动,最终主动表示:“妈,是我们做得不对!房子我们马上过户回去,以后我们天天去看您,您想住哪儿就住哪儿,社保卡由您自己保管。”3个女儿也表示愿意轮流照料母亲。王老太看着低头认错的儿子,眼眶泛红:“只要你们好好的,妈啥都不计较。”

    调解协议签订时,一家人的手重新握到了一起。王老太激动地对王淑芳说:“王主席,真是太感谢您了!您为我的事情来回奔走,耐心细致地做孩子们的工作。事情圆满解决,这下我能睡踏实觉了!谢谢您啊!”

    看着这一家人重归于好,王淑芳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能帮老人守住晚年幸福,值!”

文章出处:2025年9月24日《人民法院报》06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