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法院:代表监督“零距离” 普法成效“看得见” ——五里桥法庭以庭审为窗筑牢乡村法治根基

  发布时间:2025-09-26 09:02:28


    “法庭不仅邀请我们听庭审,还让我们对证据认定、法律适用提意见,这种‘敞开式’办案,让司法公正摸得着、看得见!”近日,在西峡县人民法院五里桥法庭审理的一起外嫁女土地补偿款纠纷案件庭审现场,参与监督的县人大代表葛荣涛认真记录着庭审的每一个环节。此次庭审不仅当庭明晰了外嫁女的合法权益,更通过代表委员深度监督与靶向普法,让法治精神在乡村落地生根。

    不同于以往“旁听式”参与,此次五里桥法庭创新推出“代表监督闭环机制”,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旁观者”变为“监督者”。庭审前,法庭提前向代表送达案件卷宗摘要和相关法律条文,明确了证据采信、程序规范、法律释明等重点监督要点;庭审中,设置“代表委员提问环节”,允许代表委员就案件关键事实向双方当事人核实,推动了法官对法律适用进行更细致的解读;庭审后,组织代表进行庭审评议,从庭审程序、裁判说理、司法礼仪等多个维度进行打分评议,当场收集到“加强农村土地法律宣传”“规范村规民约制定流程”等建议。

    “外嫁女户口没迁走,到底能不能分补偿款?”“村规民约说了不算吗?”庭审刚结束,旁听的村民就围着法官和代表委员追问起来。针对村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法庭联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庭审后普法微课堂”,用“案例+法条”的形式进行现场答疑。

    “这起案件的审理,让全村人都懂了法,以后村里再遇到类似问题,就有了‘明白账’。”该村支书感慨道。案件审结后,五里桥法庭还将代表监督意见、庭审普法内容及案件裁判要点整理成《司法建议函》,送达至镇政府及周边10余个村委会,推动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保护”专项排查行动,提前预防同类纠纷。

    邀请代表、委员参与庭审监督与普法,是法院深化司法公开、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下一步,西峡法院将继续完善“代表监督+靶向普法”工作模式,选取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典型案件,常态化开展“庭审公开课”,让代表监督成为提升司法质效的“助推器”,让普法宣传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减压阀”,为建设法治乡村、和谐乡村注入源源不断的司法力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