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作为我国传统婚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承载着对新人的美好期许。然而,当婚约破裂时,这份“礼”往往沦为双方争执的焦点,甚至引发法律纠纷。近日,淅川县人民法院九重法庭采用“当庭调解+见证履行”工作机制,妥善化解并现场见证履行了一起婚约财产纠纷,为这场剑拔弩张的矛盾按下“终止键”。
“没领证就该全退!”“办了婚礼还共同生活这么多年,一分都不能退!”法庭内,王某与李某两家人的争执声此起彼伏,情绪激动。时间拉回2021年5月,王某与李某经人介绍相恋,感情发展迅速,并在数月内完成订婚、购置“三金”,王某还向李某交付了彩礼。本以为以后的生活都将幸福美满,不料2025年年初,两人因性格差异频繁爆发矛盾,最终决定终止婚约。随之而来的是围绕彩礼返还的拉锯战——男方坚持“未办理结婚登记,彩礼必须全额返还”的法律观点,女方则细数“举办婚礼的开支、陪嫁投入,以及共同生活的付出”,认为自己不应返还彩礼,双方各执一词,矛盾不断升级。
受理该案后,九重法庭承办法官杨泓深知,婚约财产纠纷绝非简单的“钱的问题”。它既涉及《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关于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又涉及传统婚嫁习俗,更夹杂着双方家庭的情感纠葛。此时,双方当事人情绪对立,若一味追求判决,不仅可能加剧矛盾,还会让两家人彻底反目。因此,法官秉持“调解优先、案结事了”的理念,当即启动“背对背”调解机制,从“法理”与“情理”双轨发力,逐步化解双方心结。
调解中,杨法官首先向双方清晰释明法律规定: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但返还数额需综合考虑彩礼用途、双方共同生活情况、女方付出等实际因素,并非“一刀切”全额返还。随后,杨法官从情理角度耐心疏导,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经过三小时耐心斡旋,双方逐渐放下对立情绪,态度逐渐软化。“法官说得在理,法律有规定,人情也得顾。”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协议,女方当场返还彩礼10600元,这场持续多日的纠纷就此平息,双方在法官的见证下当场履行协议,握手言和。
法官说法:婚姻非交易,彩礼和嫁妆的本质,是双方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许,而非“买卖婚姻”的筹码。广大适婚青年应树立正确婚恋观,婚前加强彼此了解,避免因“闪婚”埋下矛盾隐患;若婚约出现问题,需保持理性,优先通过协商化解分歧,既要尊重法律规定,也要顾及人情温度。唯有让婚姻始于真挚的“爱”,让彩礼回归祝福的“礼”,才能真正守护婚嫁文化的本真,减少此类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