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法院: “立审执一体”破困局 巧解纠纷显担当

  发布时间:2025-10-24 11:38:10


    “没想到我的劳务费还能直接清偿我的债务,你们这办法真的很贴心,我也省了不少事!”近日,在淅川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调解室内,周某拿着调解书,难掩激动之情。这起劳务纠纷的高效化解,正是淅川法院深化“立审执一体化”理念的生动缩影。

    【基本案情】

    周某因被雇主贾某拖欠六万元劳务费,遂将其诉至淅川法院。这笔钱对周某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自身在另一起案件中正是被执行人,其银行账户、微信、支付宝均已被法院冻结。在案件进入先行调解程序后,周某主动向指导法官马某说明了这一关键情况,表明其迫切希望拿到这笔劳务费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用它来偿还另案的债务。

    按照惯例,本案的执行款需先汇入周某被冻结的账户,再进行后续划扣。但这会导致资金一进入账户即被“锁死”,陷入“程序空转”:周某不仅无法取出钱来维护自身权益,其主动偿债的意愿也无法实现。

    【创新举措】

    面对该情况,淅川法院依托“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机制,在先行调解阶段即引入执行思维,打出创新“组合拳”。

    一是精准识别早介入。在先行调解过程中,通过法院内部系统查询关联案件,快速掌握周某涉执情况,为后续调解方案制定提供精准依据,避免“走弯路”。

    二是审执联动聚合力。承办法官主动对接执行局,核实周某作为被执行人的债务情况,确认债务总额和履行状态,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提供扎实依据。

    三是账户创新保畅通。创新运用“一案一账户”机制,要求贾某将劳务费直接汇入法院执行专用账户,确保资金流转畅通。

    四是分期协议减压力。经多轮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贾某自2025年9月起,分期将欠付的劳务费汇至执行专用账户,直接用于清偿周某在另案中的债务。协议达成后,法院依法出具调解书予以确认。

    【典型意义】

    此次纠纷化解,是淅川法院贯彻“如我在执”理念、落实最高法“切实防止程序空转”要求的生动实践,彰显了“立审执一体化”机制的强大效能。在程序上,通过先行调解与执行程序的有效衔接,为后续执行工作奠定基础,避免程序空转;在保障群众权益上,创新资金流转方式,既让周某的劳务费快速“落地”、及时清偿债务,又通过分期付款缓解贾某的支付压力,实现“双赢”;在资源利用上,在案件审理阶段提前规避执行风险,为后续执行工作创造条件,提高办案效率。

    【经验启示】

    该案的成功调解,体现了淅川法院从“分段处理”到“全程治理”、从“机械司法”到“能动服务”的深刻转变。下一步,淅川法院将持续深化“立审执一体化”改革,优化办案机制,以更高效、更暖心的司法服务,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效率温度。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