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南都晨报*南阳网
工作中的仵嫄瑛
□本报记者 王朝荣 通讯员 丁清玲 文/图
卧龙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副庭长仵嫄瑛已经在基层民事审判岗位上耕耘十三载。她深知,手中的法槌承载着千钧重量,每一次起落,不仅是对法律威严的宣示,更是对民情的深切回应。她以“如我在诉”的情怀,在琐碎纷争中探寻事实真相,于法理情愫间寻求平衡之道,将“案结事了”作为不懈追求,用细腻与坚韧成为走进当事人内心的“贴心裁判员”。
在复杂案件中厘清权益
身为一名基层民事法官,仵嫄瑛日常面对的,大多是家长里短的邻里纠纷,这些案件虽小,却常常包含着一颗颗焦虑、委屈与期盼的心,需要用法律剖开矛盾的症结,更需要以情理为引,去贴近、去倾听、去抚慰当事人。
在一起共有物分割纠纷中,因涉及祖孙三代对案涉房屋的分配,以及房屋翻修的历史问题和拆迁安置的政策性问题,案件事实十分复杂。为了厘清案情脉络,仵嫄瑛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多次带领团队成员赴现场实地查看,并认真查阅《房屋征迁补偿安置协议》,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政策,核算出全家7口人每个人实际享有的安置房权益,计算量的庞大和计算公式的复杂远超其他案件。
依法作出判决后,仵嫄瑛及时向当事人释法明理,详细讲解判决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最终,双方都放下了心中的芥蒂,表示认同判决,这场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做穿透矛盾隔阂的“解铃人”
民事案件琐碎繁杂,却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仵嫄瑛时常告诫自己,不要只做适用法律的“自动售卖机”,而要成为走进民心的“贴心裁判员”。
在办理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时,仵嫄瑛发现,原告田某与被告王某离婚后,就财产分割进行过诉讼,此后,田某与王某及其父母因案涉房屋又发生多次诉讼,双方矛盾尖锐、对抗情绪大。调解工作并不顺利,由于多次诉讼、多次争吵,双方的矛盾似乎已经走入不可调和的境地。
如何找到突破口?仵嫄瑛一次次拨打原告、被告的电话,倾听他们的牢骚和埋怨,从中寻找能够打破双方内心隔阂的关键。
“你这都是气话,因为一套房子,日子不过了?孩子现在正是学业的关键时期,不要意气用事,耽误了孩子的前途。”面对坚决要“打官司打到底”的田某,仵嫄瑛耐心劝解。
“夫妻情分虽然断了,但是你们之间还有牵绊,多让一步,也是给孩子多一份保障。”通过坚持不懈的沟通,原告、被告终于解开了心结,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并履行完毕。
让司法裁判闪耀情理之光
在13年的审判实践中,仵嫄瑛深切体会到,法槌落下,不仅是对法律威严的宣示,更是对民情的深切回应。正是这既朴素又崇高的使命,让她对承办的每一个案件,无论大小、难易,都切实做到精心准备、精细庭审、精确调判,探究和把握案件的客观事实,注重裁判文书中对裁判理由、法律依据的详细阐释,同时耐心了解当事人的诉求、倾听当事人的意见、重视当事人的感受,努力争取当事人的信任,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当事人胜负皆明,最终实现案结事了。
荣誉是肯定,更是鞭策。仵嫄瑛将继续凭借对司法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诠释一名法官的忠诚与担当,在平凡岗位上谱写光彩夺目的新篇章。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