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晨报》报道:卧龙区人民法院潦河法庭“搬”到百姓家门口 进村审案 用心用情化解邻里纠纷

发布时间:2025-11-10 08:35:06


    稿件来源:南都晨报*南阳网

    本报讯(记者 王朝荣)11月4日,卧龙区人民法院潦河法庭在青华镇杜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巡回审理一起因排水引发的邻里纠纷案件。这场“家门口”的庭审,让村民们“零距离”感受法治力量,为村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原告赵某与被告肖某是邻居。赵某先建房屋,肖某后建的房屋地基高出约40厘米,两房之间有一尺的狭窄间隙。肖某建房时,在自家厨房外墙开孔,安装了一根约10厘米长的水管,将生活污水排向两房之间的空地。赵某认为,肖某家如此排放生活污水,影响房屋卫生和地基安全。双方协商未果后,村委会和派出所组织双方进行协调,肖某承诺不再往两房之间的空地排放生活污水,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邻里关系因此降至冰点。赵某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肖某改道排放生活污水,并赔偿其损失5000元。

    这起看似普通的邻里纠纷,关乎两家人未来的相处与村邻的和谐稳定,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加深双方积怨,埋下风险隐患。为彻底化解这起邻里纠纷,潦河法庭庭长杨杰认真梳理案情后,赶到现场查看肖某房屋的管道设置、污水排放情况,并向双方当事人、派出所民警、村委会干部等详细了解纠纷的起因、经过与双方当事人的核心诉求。

    在庭审中,杨杰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组织双方当事人举证、质证、辩论。“相邻权利有边界,互谅互让是根本。几十年的老邻居,因为一根排水管闹上法庭,实在不值当。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谁家有事,都是靠邻里乡亲帮忙。你们都是‘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平时更要相互帮助、彼此体谅。”法庭调解阶段,杨杰释法明理,耐心引导双方当事人解开心结、重建信任。肖某当庭表示,立即抽出排水管、堵上排水口,今后再不随意排放生活污水。不过,双方当事人在赔偿方面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鉴于赵某起诉中所指向的妨害状态已经消除,法庭依法判决肖某向赵某支付补偿款300元,驳回赵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庭审结束后,杨杰结合《民法典》相关规定,为村民们现场普法,将法律法规转化为生活智慧,在村民们心中撒下法治的种子。③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