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法官,这婚不离了,我撤诉!”近日,社旗县人民法院赊店法庭通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成功化解了一起因家庭琐事引发的离婚纠纷案件,促使原告李某撤回起诉,有效维护了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该案的成功调解,充分彰显了司法为民的温度与多元解纷机制的实效。
李某与张某婚后育有两子,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却因生活琐事矛盾频生,逐渐产生裂痕,沟通不畅导致矛盾逐步升级。在一次激烈争吵后,张某将李某的通讯方式拉黑删除并离家不归,李某遂以感情破裂为由诉至法院,请求判决双方离婚。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胡啸峰仔细审阅卷宗材料,并联系双方当事人,全面深入了解案件背后的症结,发现双方并无原则性矛盾,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婆媳关系处理及日常沟通方式上。考虑到婚姻家事案件的特殊性,若能妥善化解矛盾,不仅能维护双方合法权益,更能为未成年子女营造稳定的成长环境,承办法官决定将调解作为优先处理方式,力求从根源上化解矛盾。
调解初期,进程并不顺利。原告李某声称双方感情已破裂,坚持要求离婚;令人意外的是,被告张某对离婚并无异议,但提出两个孩子均由原告抚养,态度坚决。听到被告同意离婚,原本态度强硬的李某顿时慌了神,当场转变态度表示不同意离婚,坦言自己并非真心想要离婚,实因对方避而不见、沟通无门,才试图通过诉讼“逼”对方现身解决问题。而张某则坚持认为,双方矛盾的核心在于婆媳关系无法调和,夫妻感情已无和好可能,离婚态度坚决,双方情绪一度十分激动。
面对这一戏剧性转折,承办法官准确把握住双方真实意愿与“斗气”心理交织的复杂心态,耐心引导双方冷静下来,强调家庭和睦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意义,劝说李某若真心想要维系婚姻,就应拿出积极的和好态度,及时有效沟通并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同时也希望张某能念及多年夫妻情分和子女成长需求,理性看待婚姻中的问题,给彼此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
在承办法官的循循善诱和耐心劝解下,双方逐渐平复情绪,开始理性沟通。李某认识到自身在处理家庭关系中的不足,承诺将正视婆媳矛盾,主动承担起“粘合剂”的角色,积极协调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并提出分开居住的合理方案以减少摩擦。张某也被法官的真诚和李某的转变所打动,表示愿意重新考虑夫妻关系,给彼此和孩子一个机会。见双方隔阂初步消融,重归于好出现转机,原告李某当庭向法院提交了撤诉申请。法院经审查,依法准予其撤诉。至此,一场濒临破裂的婚姻,在法官的倾力调解下得以挽回。
家事审判,不仅在于断是非,更在于续温情。此案的成功调解,是社旗法院积极探索家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注重情感修复与家庭关系治愈的一个缩影,社旗法院通过柔性司法手段,将调解贯穿诉讼始终,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为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