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法院:倾力调解化纠纷 跟踪督促赔偿全额兑现

  发布时间:2025-11-18 14:52:52


    近日,随着工伤受害者黄某接过最后一笔12万元赔偿款,这起历时数月的工伤赔偿纠纷在西峡法院丹水法庭的不懈努力下得以圆满落幕。从矛盾对立到协商一致,从协议签订到全额履约,丹水法庭以“龙乡和声”审判品牌为指引,用“调解优先、跟踪到底”的实际行动,既守住了劳动者的权益底线,也为劳动关系和谐注入司法温度。

    操作意外致重伤 赔偿协商陷僵局

    此前,黄某在西峡县某保护渣公司务工期间,因机器操作过程中突发意外,右手被机器割断,经专业机构鉴定构成严重伤残。事故发生后,黄某多次就工伤赔偿与公司沟通,却因双方对赔偿金额、支付期限等分歧较大,协商始终陷入僵局。眼看生活陷入困境,黄某最终向西峡法院丹水法庭提起诉讼,希望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龙乡和声”融情理 分期赔付达共识

    丹水法庭受理案件后,并未简单推进立案审理,而是紧扣“龙乡和声”审判品牌“多元解纷、案结事了人和”的工作导向,将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的首要路径。承办法官一方面以“释法”为基,向涉事公司详细解读《工伤保险条例》《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规定,明确其作为用工单位的法定赔偿责任,点明拒不履行义务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另一方面以“共情”为桥,结合黄某伤残后的生活困境,耐心引导其理性表达诉求,合理调整赔偿预期,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

    经过法官3轮面对面沟通、2次背对背疏导,双方逐渐放下对立情绪,对赔偿事宜的认知逐步趋同。最终,在“龙乡和声”调解理念的推动下,涉事公司与黄某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公司分三期向黄某支付工伤赔偿金共计30万元,首期款项于协议签订后10日内支付,剩余款项按季度逐步兑现,法庭同步对协议内容进行司法确认,为履约加装“法治安全阀”。

    跟踪履约守承诺 企业易主不“断档”

    “调解不是终点,兑现才是关键。”协议达成后,丹水法庭并未“一调了之”,而是持续关注履行情况,承办法官定期通过电话、上门走访等方式,督促公司按期支付赔偿款。然而今年年中,涉事企业因经营不善面临易主,后续赔偿款支付突然陷入“断档”风险,黄某得知消息后再次陷入焦虑。

    承办法官第一时间察觉问题,迅速联系原企业负责人、新收购方开展协调。在沟通中,法官既以顾全双方利益、化解潜在矛盾的理念为切入点,向新收购方说明工伤赔偿的法定关联性,也从企业后续经营信誉角度,建议各方预留专项资金保障工伤赔偿履约。经过2次现场协商、多轮电话沟通,最终促成原企业、新收购方达成共识——在企业转让款项结算时,优先预留12万元用于支付黄某剩余赔偿款。近日。黄某顺利收到这笔“定心钱”,激动地向法官表示:“没想到企业换了老板,我的赔偿款还能顺利拿到,太感谢法院了!”

    本案的圆满解决,是西峡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生动实践。从主动调解到跟踪督促,再到企业易主后的积极协调,法官以高度的责任感打通了权益保障的“最后一公里”,既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又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今后,西峡法院将继续发挥司法职能,深化多元解纷机制,为维护群众利益、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