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一碗水没有端平,现在水洒了,我也很后悔。”
近日,在河南省唐河县龙潭乡人大代表联络站,82岁的张老太面对前来为她调解赡养纠纷的人大代表,不禁心酸落泪。
张老太共有五个子女(三女二子)。2025年8月,次子李某乙未征得张老太同意,将母亲送至附近的养老院居住,然后外出务工。其他子女虽有不满但未做干涉,并认为父母把积蓄都给了小弟,自然应当由小弟赡养母亲。李某乙并未支付张老太住养老院的费用,五个子女对费用一事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张老太无奈提起诉讼。
为实质化解矛盾,弘扬孝老爱亲文明乡风,承办法官周启印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海国勇及多名县人大代表全程见证并参与调解。
法官在前期调查走访中得知,该纠纷实质是五名被告因家庭琐事积怨较深而引发。在庭审现场,子女间争执不休。因长子李某甲受伤,不能前来参加庭审,法官通过电话连线的形式询问其意见。
李某甲情绪激动地表示:“父亲临终前给小弟4万元用于丧葬,我完全不知情,又给了他1万元丧葬费。”三个女儿也表示:“父母的积蓄足够养老,却把所有积蓄都给了小弟,现在小弟却‘翻脸不认人’了。”
面对兄弟姐妹的指责,次子李某乙则辩称没有拿父母的积蓄,并抱怨道:“我照顾母亲多年,他们凭什么指责我。”
多方调解化心结
法庭辩论结束后,为实质化解纠纷,人大代表和法官决定分头调解。
调解中,二女儿率先开口:“我不是不养,我家庭条件不好,我自己都顾不过来自己。”大女儿也紧接着表示:“我有时候忙起来自己都吃不上饭。”海国勇代表耐心倾听各方诉求后缓缓开口:“各家都有自己的难处,但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无法推脱的法定义务。咱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争取商量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方案。”
大女儿带头表态:“我们自己都有小孩,为了给孩子们做个榜样,我愿意照顾母亲,也希望母亲能安享晚年。”
“父母常年跟随你生活,你对他们照顾较多,但反过来,他们不也对你的家庭照顾更多吗?”周启印法官适时指出了被告李某乙的错误认识。
见次子李某乙沉默不语,海国勇代表紧接着说:“判决能分对错,却难补亲情,调解也是给你们机会去找回做子女的本分。”李某乙不禁低下了头,随后表示:“父母确实帮衬我比较多,我愿意每个月多出点钱。”
法槌定分止争
庭审结束后,海国勇代表和法官一起将张老太送回养老院,老人哽咽道:“俺的事儿让你们操心了,麻烦你们跑这么远。”周启印法官心想,无论如何,都要再努力一把,为老人找回家的温暖。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海国勇代表和法官通过近二十次电话沟通和多次上门走访,反复劝解,五名子女最终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意照顾母亲的生活,但是对费用承担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法院结合当事人意见、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等因素,依法作出了判决。
在张老太赡养纠纷案判决后,参与旁听的两级人大代表对案件的审理给予充分肯定。全国人大代表海国勇表示,赡养纠纷案件关系民生,以小见大,法院依法判决为老人撑了腰、解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