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早6点,伴随着阵阵鞭炮声,在数千名干部、群众的欢送下,淅川县滔河乡余营村133户547名移民分乘12辆移民专车缓缓驶出,向漯河市召陵区移民新村进发。
看到该移民乡亲们高兴的离去,在此欢送的淅川县法院16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他们冒着室外达40度的高温,在此已经连续奋战了21个小时。特别是5名法院移民服务工作队的队员们,自首批移民搬迁工作启动以来,他们在此已经先后工作了238天,这里每一户移民的有关情况,他们都能够如数家珍的向你娓娓道来。
淅川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移民搬迁“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在去年完成1.08万试点移民的基础上,今明两年要完成15.1万移民的迁安工作。今年自6月17日首批移民搬迁启动以来,计划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将首批动迁移民6.4万余人,任务之重实属罕见。
为了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上级提出的不伤、不亡、不掉、不漏一人的目标,确保移民和谐平安搬迁,淅川县法院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和县委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把扎实做好移民和谐迁安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提出了‘决不让移民带着矛盾纠纷离开淅川’的目标。以涉移民乡镇法庭为主线的基础上,专门设立“移民法庭”,成产包移民村“服务队”,通过“法庭开进村组法官走进移民家”,对涉移民案件提供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等方式,及时化解涉移民纠纷。
面对艰巨的重任,作为淅川县法院的上级主管机关-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更是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注。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庞景玉曾多次莅临淅川检查指导,就法院如何做好法院服务移民工作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并要求中院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中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卢光明、党组成员杨振敏等领导先后多次来到淅川县法院,慰问一线干警,并给予具体帮带指导。特别是今年首批移民搬迁工作启动后,针对高温天气增多,庞景玉院长在百忙之中还特意打电话强调一定要做好参战干警的后勤保障工作,特别是防暑降温工作,确保服务移民工作战斗力不减、工作标准不降,并号召参战干警一定要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顽强工作作风,以一流的成绩为移民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保障,努力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宗旨。
按照庞院长的指示要求,淅川县法院党组根据天气炎热、室外活动多、工作量大等特点,特意为帮扶队人员购买了毛巾、矿泉水、方便面、火腿肠等生活用品和风油精、清凉油、蒮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必需品,并明确指定了一名后勤人员具体负责服务队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积极为参战干警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亲切的关怀、殷切的期望,激励着全体参战干警。作为淅川县法院服务移民迁安第一责任人,同时也是县移民指挥部滔河乡分支部的包镇指挥长,淅川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丁建民以身作则,时时作表率。从移民点选址、移民对接到移民搬迁,甚至哪里有矛盾苗头,他总会第一时间赶过去,在这个涉移民2万多人的乡镇里,常常忙完了这边,又急忙赶赴下一家,为了方便工作,他的车上经常放着矿泉水、火腿肠、方便面和饼干,这成了他的家常便饭。自去年移民试点工作启动以来,经他亲自协调解决的各类问题有3000多件。
淅川县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袁国华是淅川县法院具体包村移民服务队队长,从协助包村干部作移民人口普查、矛盾排查、化解纠纷,到广泛征求移民的意见建议,他总是乐此不疲。前不久,淅川爆发了三百年来罕见的大洪水,将他老家五间房屋冲倒,80岁的老父亲险些被洪水卷走,他仅仅一个电话,托乡亲们代为照料后,带领全院干警积极参与抗洪救灾,紧接着,首批移民第二批次大规模搬迁启动后,他让妻子把老人从乡下接来代为照顾后,就一直工作在移民一线。仅经他亲自协调解决和反映的移民最关心的意见、建议就有15项,均都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妥善解决,受到了移民群众的称赞。
盛湾法庭庭长王磊,辖区内的盛湾、滔河两个乡镇涉移民近5万人。从赡养问题、房产纠纷到移民间的财产纠纷,王磊已不知自己办了多少件。在移民搬迁高峰期,平均每天都有移民村搬迁,作为两个乡镇的司法服务领导人之一,他常常送走了这批,又急忙赶往另一个乡镇送下批。在妻子外出学习三个月的情况下,自6月17日移民搬迁工作启动以来,他把只有9岁的女儿托岳母照看,女儿常常打电话说想爸爸,可他至今仅回过一次家,那是回县城参加会议,在家待了一个晚上,凌晨就又赶赴移民一线。
被移民百姓称为“水人”的法警队队长李建伟,自进驻移民村来,身上的天蓝色警服上衣几乎就没有干过,年过半百、体重90多公斤的他曾有过昏倒的纪录,带队队长袁国华曾多次劝他回去休息下,换其他的同志,可他以新同志不了解情况,关键时刻不能走开为由,婉言谢绝。
有时为了做好移民工作。饿了,就着矿泉水啃几口面包或方便包;困了,就地打个盹;有些不适,就喝几口平日难以下咽的蒮香正气水……这些,对于服务队员来说,已成为“家常便饭”。
“法官不仅为俺家解了‘烦心事’,还为俺们移民办了好多好事呢!”67岁的余明全大爷深有体会。当初,为了多占移民实物指标,余大爷的三个儿子争着“养老”,老大还将两个弟弟打伤。是法院服务队的队员们从法律、从亲情、从孝道出发,让老人终于如愿以偿的选择了老三家,兄弟间和好如初。
“我们坚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淅川县法院全体干警一定能够以优质的司法服务圆满完成移民和谐迁安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首批大规模移民搬迁启动后,院长丁建民对此充满了信心。
“今天,余营村全体133户547名移民带着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高兴的告别故土,这是对淅川县法院106名干警在300多天中辛勤付出的肯定!”淅川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县移民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宋超对法院帮扶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