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李栓成是经一位朋友引荐在酒桌上相识的。第二次相见时间相隔半年有余,也同样是在县城的一个不起眼的旯旮小酒馆相聚。
但第二次在敬酒撞杯之后,栓成却从一个手提小包中掏出了二本书,一本递给同桌的酒友,另一本就双手恭恭敬敬的送到了我的手中,我忘了杯中的美酒,端端正正的拿起书一看,眼前顿时一亮,《潇洒的小城》书的名字写的相当那个,而作者正是面对面相坐的李栓成。
“李作家,我得敬你三杯呀!”我把话拖得很长的说。“你别喊作家,三杯酒我就喝了,若称我为作家这三杯咋说不能喝。”栓成不紧不漫的说。“咋啦,你都出书了还不叫作家?”我不解的追问道。“算啦,算啦,咱仨今晚以酒论英雄,不提作家和书的事,等你把书拿回去看完了再作评论。酒桌上的另一酒友开腔在中间调和着说。
仨人两瓶酒,喝了底儿朝天,我似乎还没尽兴,让服务员再上瓶来,但被同桌的俩位劝住了,说啥也不再喝了。说实在话,我心理清楚,他俩的酒量加在一起也不是我的“对手”。酒场结束后,我硬是让栓成老师在书的上面给我写下名人笔迹,留下墨宝。“玉信弟阅正,栓成 2010·1·6。”很简单,但字写得的确潇洒。
回到家里,书如获至宝,放在床头,有空便看上几篇,断断续续在一月之内看完。“朴实,太朴实了。”这是拜读之后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栓成,无论喝杯酒,吃顿饭,上趟山,逛个街或和人谈上三言两语都能自成一篇精美短文,那文章写得还真有品头,就像一杯酒入口之后让人从中品出其中的味道来。风趣幽默、无论是写人、写物、写景文风都非常细腻。有一次和法官画家李建会我们仨人相聚一同饮酒,而栓成回到家里之后提笔而就“画侠李建会”,小小短文虽不足千把字,却把李建会的性格、内心、外貌、画家风格刻画的入木三分,而本人也常是“耍”笔杆儿的,怎么只顾着抓酒杯儿,就没留意眼前这方题材而让栓成给“抓”到了呢!这就是一个作家善于发现,善于动脑,善于抓住内心活动,善于抓鲜活题材而无愧一个作家的独具慧眼吧!而这篇文章也正好被录进《潇洒的小城》一书之中,让人回味无穷。
栓成这本小册子,自我简介不到百把个字,书的题名也是自己亲笔所写,书中插图也是自己所绘,书的序言也是自己代序,书的尾声也是“自代后记”。没有找名人为自己“贴金”,这正如栓成自代序言中所讲:“读者心里有杆秤,最准的秤。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不丢人。”“谁喊我“李作家”,我和他急”,这才是一个还原自我的李栓成。
当我反复把书从前看到最后一页才找到真正的答案,当初喝酒栓成为何不让喊他李作家的真正的含意。他出了那么多的文学集子,而且早在1980年就加入了河南省作家协会,目前已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又是西峡县文联副主席的栓成,其作品曾多次在省内外屡屡获大奖,却不善于张扬,不善于外露,低调做人,真正做到了淡泊明志,不“炒作”自我。因为他相信“读者心里那杆秤”,作品的斤两读者看后自己评说、掂量,无需低三下四去求名人,为自己的“商品”贴“标签”。
这便是一个原原本本,真真切切的李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