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勇 通讯员 王彬 张长海
据统计,我市近几年留守儿童犯罪呈大幅递增趋势,教育、挽救工作异常艰巨。一位多年从事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法官忧虑地说,“社会如果今天不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势必就要为他们的明天付出代价。”
案例回放
2010年4月,因网瘾难耐,缺钱的中学生孙某打算弄点钱花,就来到淅川县九重镇某村,手持木棒躲在村子附近一个树林里,准备伺机作案。此时,该村的赵某途经此地,孙某便从树林中蹿出,抡起木棒朝赵某后脑勺砸去,却砸在了赵某左肩上,赵某赶紧逃离。一小时后,孙某被群众抓获。因涉及未成年人犯罪,7月25日,淅川县法院对此案进行了不公开审理。由于孙某父母长年外出打工下落不明,法院在为其指定辩护律师到庭参加诉讼的同时,还特意邀请妇联、关工委等相关单位领导到庭参加了旁听。
日前,淅川县法院一审以犯抢劫罪(未遂)判处孙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
法官说法
淅川县法院院长丁建民认为,被告人孙某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在缺少家庭监护、社会有效监护等情况下,迷恋上了网络,像孙某一样的很多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原本薄弱的学校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大打折扣,极容易导致他们行为的失范。
丁建民建议,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预防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家庭、学校、社会、政府都应切实承担起保护留守儿童的职责和义务,积极跟踪帮教、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