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到30日,又有一批南水北调移民从淅川县盛湾镇搬迁到唐河县龙潭镇安家,我有幸参与了此次搬迁工作,见证了南水北调移民这一项国家工程在实施中的点点滴滴。
8月29日夜,凌晨零点刚过,参加此次从唐河去淅川迎接移民搬迁工作的工作人员便陆续赶到了出发集结地。立秋过后,尽管白天的气温依然进行着争秋夺伏的酷热,但凌晨的广场却是凉爽无边。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早早就排好了车辆,准备好了早餐,只等着出发。两点整,一阵清脆的鞭炮声响过,一百余辆卡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向淅川方向行进,这样的阵势,让人真真切切感觉到这项国家行动的宏大。不到五点钟,车队便到达了淅川县城。盛湾镇离淅川县城应该不会太远,按照这样的速度,一个小时应该足够了,今天就能回唐河,不用等到明天啊!随行的人员都这么想着。车队沿着丹江水库的边缘逶迤前进,走走停停。路边随处可见已经迁走了的村落,断垣残壁上有些老乡在整理着废墟。八点多了,似乎仍没有达到目的地的迹象,到处都是大片的玉米地,一直延伸到雾气笼罩的水边。赶到盛湾镇政府所在地时,大家急切的心才平稳了些。继续前进,才知道真正山路是什么样子:只能单向通过的山路,在山间盘旋,不经意间发现,前边的车队正行驶在头顶上方;明明看着没有的道路,又突然闪现在眼前。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在山路上颠簸了近三个小时,临近中午,车队在翻过一座高高的山头之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个位于水库边、两道梁子连起来的小村庄。村民们的房屋大都已经推倒,家里的物品杂乱的堆放在高高低低的院子里。当当地对接干部领着我们去找搬迁户时,这才发现站在村子里根本看不到的地方,村子最里边那个长长的陡坡下边,紧贴水库边居然还住着10来户人家!看着卡车小心翼翼的在前一天才刚刚推出的小路上倒下来停稳,我才松了口气。各家都有许多前来送行及帮忙搬迁的亲友,这时便在炽热的太阳下慌乱而有序的将物品装上车。陈年的柜子,年代久远的坛子罐子,成堆的木材,甚至门前的长条石和砖块,都被搬上了车。其实,这些东西,很多是在新家里根本用不上也不需要用的,但是,这是乡亲们用了几十年的东西,有感情了,都舍不得丢。看着这满车满车的物品,我突然意识到,移民搬迁,其实就是用着大车小车,把移民们一切的情感所寄托的物品,全部迁走,然后让他们在新家里慢慢回味这些曾经的点点滴滴。
物品装齐后,满载的卡车便开始返回。一辆车上装的东西太多,爬不上陡坡,无奈只能等车来拖。从山顶看来时的路,突然害怕起来,现在才发现,要从山顶上一节近乎球面的道路上直下下去,而左边就是绝壁并且还要转几个急弯。这时不由得又佩服起开车的师傅,他们的技术真不错。正走着,突然车队停下来了:前边一辆卡车在转一个急弯时转的太猛,一个车轮几乎全部悬空,车子向悬崖这边倾斜了!车子不能再动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有人用绳索将车系在远处的一块大石头上,等待救援。绳索越拽越紧,车子的倾斜程度在加大,在场的人都捏着一把汗。一辆大型铲车艰难的从停满卡车的狭窄的山道上穿梭过来,经过一番施救,总算是有惊无险,那辆卡车被拖到了安全地带。天色将晚,我们终于平安回到了镇里,而有些最后装车的车辆,一直到半夜才从山里爬出来。
30日早上,我们从盛湾镇开始返回。移民老王跟随我们的货车。老王有子女八个,为了南水北调总共有六个子女从老家搬了出来,有的安置在新乡,有的则去了宝丰。老王在老家养鱼捕鱼,全家光渔船就有10余艘;几个孩子在老家都有自己的事业,经济收入相当可观。尽管手有存款,但他们都还住在低矮的石头房子里,为了移民,他们好多年都不能翻盖房屋。“说实话真不想搬啊,亲戚、事业都在那里,出来我们家损失很大,但是,南水北调是国家的大工程,我们得听国家的,支持国家建设啊!”听着老王一席话,才知道移民们为了南水北调做出的牺牲有多大。以前自己总是肤浅的认为,移民不想搬迁,主要是故土难离,不舍亲情,现在才知道,在经济上,他们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而让老王最难过的,是在搬迁前一个月,他的老伴刚刚因病过世。“不能跟我们一起去新家,把她一个人留在那里,心里不好受啊!”老王哽咽着说。说起将来的打算,老王说,有国家的扶持和县乡领导的重视,我们来后,都会找到赖以生存的活计。希望,升腾在每个移民茫然的心中。
30日下午两点多钟,搬迁车队终于到达唐河县龙潭镇王庄移民新村,老远就看见彩旗飘飘,一排排漂亮的别墅式小楼掩映在绿色的田野里。车队驶进了新村,等候多时的工作人员将车辆引导到各家各户,先期到达的移民群众正在收拾各家的小院,镇里的工作人员已经帮他们生好了炉子,备齐了一周的粮食。我们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也在帮助移民群众搬运物品,开展连心活动,帮助移民解决实际困难。看着移民群众满意的笑脸,我们也感到非常的高兴。任务完成了,告别老王,我们踏上了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