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执行新路 求人民满意

——记荣立二等功的内乡法院执行员杨桂东

  发布时间:2009-02-20 08:47:57



杨桂东接受采访


杨桂东(右)向群众耐心释法

杨桂东,男,现年44岁,1989年调入法院工作至今,历任书记员、助审员、审判员、副庭长、办公室主任,20043月任执行局长。在执行工作岗位的三年多时间里,他创新执行理念,和谐执行保稳定;广开救济渠道,关注民生促和谐;以公正为核心,不让一名弱势群众失望;以进取为蓝图,在“学者型执行员”上流汗水。他创新总结的债权入股,先股后还,先租后股,整体出售的灵活执行艺术,得到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的肯定并在全国范围推广,不仅连续两年内乡法院实现执行无积案,而且此前868件执行积案851件被攻破达98.1%,被省高院命名为“执行积案先进工作者”,执行工作走上规范管理、随审随执、审执互动、彰显公正的良性循环轨道。三年来,他执结案件392件,涉案标的3千余万元,无一引起矛盾激化,无一引起越级上访,他由此被荣记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授予省、市“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先进个人”,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内乡县十佳政法工作者”。

     创新执行理念 和谐执行保稳定

“执行工作是审判工作的最终环节,也是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以保障的最后屏障,如果司法救济这条路被“堵死”了,司法公信力谁还信?怎样才能杜绝前执后积恶性循环……”沉甸甸的执行压力迫使杨桂东不得不从创新执行理念,走和谐执行新路子去探索。他着力营造法院内、外部和谐执行环境,突出释法疏导,使当事人自觉履行率与和解执行率逐年递增。一是积极争取县“四大家”领导对和谐执行的支持,就和谐执行的重大问题,社会反响较大案件的执行方案等,主动向“四大家”领导汇报,诚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莅临执行现场,支持、监督法院和谐执行,督促相关部门从人财物上倾力支持法院和谐执行。县委书记王万鹏、县长李建涛不止一次在会议上强调说“不支持法院和谐执行的不是好干部,领导干部给法院和谐执行人为阻力的要考虑换人,破坏和谐执行的要追究责任”,全县出现了县委重视,人大、政协监督规范,政府关系顺畅的良好和谐执行环境,去年《新的诉讼费办法》“申请执行人不交纳执行费”规定实施后,杨桂东积极协同院领导向县委、政府汇报,县委、政府立即拨款20万元改善执行装备,支持和谐执行良性发展。二是不断改革和完善和谐执行方法,变被动执行为主动执行,对辖区阻力较大,难以执结的案件,申请上级法院“增缓”提级执行,改孤立地法院消极执行为动员社会一切力量参与执行,创新采用债权入股、先股后还、先租后股、整体出售等灵活执行方法,执结影响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案件。2006年底,内乡县造纸厂因国家政策指令停产,下岗的253名职工申请法院执行集资款400多万元,杨桂东主办这一案件,企业无力承担,他说服这么多职工以债权入股、先股后还方法支持企业转产,又协调劳动部门使253名职工再就业,平息了这起群体上访案,县综治办夸他“为社会稳定出了大力”。据了解,三年来,杨桂东主办的392件执行案大多是“骨头案”,但无一酿成执行积案或缠案,而且4件有关部门批转的信访案被平息。

   拓宽救济渠道 关注民生促和谐

“执行,是人民法院关注民生的大事,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杨桂东在对全局执行人员提出工作要求和承办案件时经常告诫同志们,并率先用自己的表率作用去影响和教育执行员。

20065月,村民王丰琴申请执行张某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标的9万余元。张某正在服刑,其家中仅有3间砖木结构瓦房祖孙三代居住,申请执行人王丰琴儿子被害致死,儿媳改嫁,孙子仅11岁,情况令人悲怜,而被申请执行人又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杨桂东主办这件执行案陷入困境。恰在此时,他又主办农民王富奎申请执行王军英侵权赔偿案,因双方生活都十分困难,案件执行又一次陷入尴尬。司法救济的这条路走不通,申请执行人还有啥奔头?严峻的执行现实迫使杨桂东带领内乡法院全体执行人员广开司法救济渠道。一是设立执行专项救助资金,他多次专题汇报,去年和今年均争取县财政拨付执行专项救助基金,内乡法院又从有限的办案经费中挤出一点,使执行专项救助资金去年达到45万元,今年达到75万元。二是广开救济渠道。通过协调就业、享受低保、“五保”等方法,帮扶弱势群体。上述申请执行人王丰琴就是他通过与政府部门协调,为王丰琴一家三口人办理了“低保”,使案件执行和解。农民王富奎在司法救助800元后,解决了燃眉之急。72岁的申请执行人齐老太太也是在案件无法执结情况下,杨桂东协调政府为齐老太太办理了“五保”,解除了齐老太太生活的后顾之忧。

去年至今,杨桂东办理的31件此前一致认为难以执结的执行“死案”在政府支持下得到“和解执行”,有157名申请执行的弱势群体通过他与劳动部门协调实现了再就业,有92名申请执行人得到数额不等的救助资金,为24名当事人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困难,有12名当事人拿到执行救助资金后表示不再人访、信访,一心一意在家勤劳奔小康。

     以公正为核心 不让一名弱势群众失望

“不让一名弱势群众手拿生效的法律文书失望”,是杨桂东的执著和追求。为实现自己的诺言,杨桂东同志经历了一次次人情与权势的考验。

2008年春节前,他受理陕西、河北、河南三省七地市齐丙林等187名农民工申请执行宛坪高速公路五标段项目部和业主拖欠工资、工程款190余万元,先后五次协谈执行被拒绝,农民工告诫“人家(指被执行人)财大气粗,杨局长可要当心啊!”在多次协调无果情况下,他依法从被执行人账号划拨,将标的款在春节前第三天悉数兑付给农民工,保障农民工过个顺心年。《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中国法院网》等中央、省、市十余家新闻媒体分别以“187名农民工工资被欠难过年 法院鼎力执结过上顺心年”等为题进行了报道。

时军燕是内乡信用联社女职工,因患心肌炎有病治疗,被停发工资,停止工作,案经劳动仲裁和法院审理,信用联社拒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军燕申请法院执行。杨桂东主办这一案件,但信用联社拒绝履行,杨桂东依法对信用联社进行制裁,强制其为时军燕补发了工资,补交了“三金”,恢复工作,保护了弱势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当时军燕了解案件执行难度后,感激地要宴请杨桂东被婉辞。

刘姓堂兄弟为宅基地打了一场官司,堂哥刘丙耀官司输后就扬言“割我头我也不让他(指堂弟)一寸地,我不让,他就建不成房。”杨桂东接手执行此案初,就深知“宅基地是眼下农村最难唱的三台戏之一”,案件不大,幅射影响却很大。第一次登门刘丙耀就把双手伸出来,要杨桂东把他铐起来,口气生硬表态决不执行法院判决。杨桂东坐下来,耐心听刘丙耀倒泄心中不平,在20余次家访释法疏导,并十余次邀请刘丙耀女儿和房管部门协助做刘丙耀思想工作后,刘丙耀终于吐出真言:顺气丸好咽,堂弟不该口出污言伤害我。杨桂东找出问题症结,堂弟当面向堂哥赔礼道歉,两家握手言和。

据统计,三年来,杨桂东顶住各种说情之风,执结392件案件中,八成以上案件是其通过释法疏导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或和解执行,其正确适用手中权力,采取查封扣押58次,划拨存款27次一千余万元,委托拍卖、变卖被执行人财产14次,没有让一名申请执行的弱势群众失望,较好地发挥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是对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器”的作用,忠实地践行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庄严承诺,彰显了司法公正。

     加强理论研究 做“复合型”执行员

  “作为一名执行员,仅仅会讲究执行艺术,攻克难案、缠案还不行,还要学会系统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不失时机地为自己进取注入活力。”杨桂东同志作为执行局长,在指导、把关执行案件同时,把加强执行队伍建设,培养学者型执行员作为执行工作的首要任务。三年来,他组织全局每月剖析一个典型执行案例,每季度围绕一个执行实务问题,开一个小型全局理论研讨会,先后6次组织全局执行员参加省、市法院举办的执行实务培训班。他根据不同执行案件,寻求最佳执行方案,做到一案一策,一案多策,以柔克刚能执结的不采取强攻,能“谋取”的不莽撞,全局执行员素质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杨桂东善于发现问题,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办案之余,他系统总结出“执行五步曲”在全局推广,使单一的执行艺术上升到理念高度。三年来,他撰写各类调研材料31篇,执行专业论文14篇,法制宣传文章93篇,编发执行动态信息26期,先后被省、市两级法院转发17篇,被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刊发和转载107篇,有力地推动了执行工作。如他撰写的《执行和解的艺术》、《另一只眼看执行难》、《执行听证的再认识》、《执行程序公正与案结事了》、《内乡法院积极探索和谐执行新路子》等文章,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工作信息、《人民法院报》、《中国审判》等刊发,不仅为执行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而且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材料,领导和同志们赞誉内乡法院执行局是培育“学者型执行员”的阵地。

责任编辑:赵晖 夏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