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歌,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尤其喜欢《饮酒》中的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一幅超凡脱俗的生活素描,直白的话语,无须引领,方可到达一个美丽的地方。
作者感情率真、刻画细腻,那迷人自然的风光,与悠闲自得的情趣浑然天成,融化到了一个极致。这里没有绚烂的色彩,没有刺耳的音响。只是轻轻地勾勒几笔,却散发着极富动人的魅力。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个“远”字,给人们一个启示,心,离名利远一点,就会离自然近一点,离名利再远一点,就会离自然又近一点。心灵,就会变得像大自然一样的淡泊。生命,就会变得像大自然一样的宁静。
南山,总有种让人无法靠近的感觉,恍惚看见陶公在一个洒满夕阳的秋日,喝干几杯淡酒,东篱下闲庭信步,花儿飘着清香,诗人俯身,采一朵风中摇曳的菊花,直起身来,一个奇迹出现了,清秀的南山飘然而至,如诗如画。
“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有个文本错印成“望”字,大文豪苏东坡说,“神气索然矣。”“见”字含一种自然的意思,而“望”字却带一种主观的情感,一字之差,神气便荡然全无。
捧起陶渊明的《饮酒》,感慨万千,仿佛听到一声怒斥:“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仿佛看到陶公从容地挂印辞官,远离是非的官场,潇洒地走进田园,轻松地吟着诗,将他的烦恼抛洒干净。
从此,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远离滚滚红尘,躬耕于南山,寒舍不能遮挡风雨,粗衣打着布丁,饭篓、水瓢经常空着,贫穷交加。日子虽过的异常艰辛,然而,写出来的诗歌却像珍珠一样闪光明亮。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好像找到了自己温暖的归宿。我看见了诗的尽头,那灯火阑珊处,陶公正走在那弯弯的小路上,悠悠然,一边吟诗,一边赏花开花落,山岗上,东篱下到处洒满诗人温暖的目光。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南山,环境宁静优雅、返璞归真、人们自食其力、自得其乐,诗人解读了淡泊的真意,解读了生命的真谛。此景此情,任何语言在这一刻都显得多余,此时无声胜有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心与境融合的一刹那,让人无限的愉悦,心灵与南山约会,人与大自然相融,天人合一,情感在这里疑聚,思考在这里升华,还有什么可以超越人生如此的高度呢?李清照附和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即使草盛豆苗稀,即使戴月荷锄归,即使晨露沾衣衫,又该奈何,微不足道矣。尽情地去享受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生活,拉开简陋的草帘,菊花便映入眼里,自然的景色,空灵的心情,忘我的境界,东篱采菊人无比地幸福。
总有一双眼睛在眺望,总有一朵花儿在吐露芬芳,南山,生命的乐园,南山,生命的天堂,一个美丽的地方,我深情地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