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母亲节,一种思念的情感愈加强烈,很想写点怀念母亲的文字,告慰平凡的母亲,让母亲知道,她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启动电脑,急切地写下文章的标题《怀念母亲》。“情到深处人孤独,悲至深处道不出。”想起母亲的爱,一阵心酸涌上心头,止不住潸然泪下……
2004年12月20日母亲病逝,后来的母亲节,真不知道去哪里寻找母亲,节日的礼物也不知道送往何处。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很善良,也很漂亮。关于母爱的记忆太多,太多;零散的生活细节太多,太多;想对母亲说的话太多,太多,话儿从哪里说起呢?
就从母亲对我的期望说起。记得小的时候,非常喜欢笛子悠扬的声音,缠着母亲给我买支笛子。到乐器店,让母亲买哪个最好的,一支笛子五块多钱,那时母亲一个月的工资仅有三十几元。
母亲问:“能学成吗?”
我回答:“能。”
学笛子将近两年,半瓶子不满,乱晃荡的,又喜欢上小提琴,母亲毫不犹豫地带我去乐器店,用将近两个月的工资,给我买一把小提琴。可惜学几年,又没学成。回忆过去的往事,今天仍感惭愧,一生碌碌无为,学业无成,辜负了母亲的殷切希望。
记得那年冬天,我不满十七岁,去一个小山村插队落户,母亲为我送行,当时城里的日子并不富裕,乡下的生活更是清贫。日常用的火柴、香皂紧缺,凭票供应。父亲找点购物票,买一大包子。母亲告诉我:“这些日常用品,自己用一些,送给乡亲们一些。”
一抹夕阳染红小山村,母亲要赶回城去,我的兴奋情绪一扫而光,忍不住泪水直打转,送母亲到村口,母亲说:“饭搭配好,照顾好自己。”我看见了母亲脸上的两行泪珠。
穿过一条石子小河,又走很远,很远,母亲仍不停地回头张望。至今,仍能感受到母亲那深深的牵挂,望着母亲走远,心里一片茫然。黄昏,那一抹愁绪永远定格在记忆里。
乡亲们陆续回家吃晚饭,我的小茅草屋里一片寂静,点上小油灯,一种无助的感觉油然而生,眼泪又下来了。时光过去这么多年,那一幅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场景,仿佛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历历在目,刻骨铭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千百年来广为传颂。我想,能真正读懂的人其实很少,能真正做到的人其实更少……
美国的财经机构评估:母亲的年薪为63.5万美元。这种洗尽铅华的计算方法,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给人们一个启示,究竟有谁聆听了古人孟郊的忠告,究竟有谁报了这三春晖呢?
假如,母亲成为一份工作,那么,却是一份无报酬的工作。也许,当我们享受母亲无私的爱时,总觉得理所应当;也许,当我们享受母亲无私的爱时,总觉得还不满足;也许,当我们说母爱无价时,总想掩饰点什么,世上究竟有多少应当?
母亲,您轻轻地走了,轻轻地走了,像一片落叶,静无声息,我一直幻想着母亲一定是去串亲访友,去游历名山大川,去遥远的天涯海角……儿子等着您,儿子等着您啊,等着您走遍千山万水,走累了,倦了,一定会回来的。
岁月流逝,斗转星移。难忘母亲慈祥的笑容,难忘母亲的教诲,难忘母亲为儿子操劳的身影,难忘母亲给予儿子家的温暖。难忘牵着母亲的衣襟,走过的春夏秋冬……
家,一个无比温暖的地方,因为母亲的逝世,从此,空荡许多,失落许多,少了一份完整,少了一份生机,少了一份快乐,少了一份温馨,少了一份幸福……
天渐渐地黑下来,在这冷清的夜色里,一个人孤单地流浪,街上的路灯亮了,万家的灯火亮了。此情此景,想念您——母亲,儿子站在家门口等着您,等着您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