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阳市中级法院,你时常会碰到“年轻”的“小老头”。清晨,你会看到他那来回穿梭检查车辆停放的身影;中午,你会看到他那在办公室里鼓捣机器零件的灵巧双手;晚上,你又会看到他那在大门口“监视”车辆是否按时归位的锐利目光。正是由于他的这份“较真劲”,让南阳中院这个有着70余辆公务车(警车),年行程200余万公里的车队连续多年未发生一起责任事故,车辆管理更是受到市委、人大的肯定,多个市直单位来院学习,并被评为“南阳市车辆管理先进单位”。他,就是南阳中院机关服务中心车队副队长贾曙光。
“不起眼,别人不愿干,出力不讨好的活,他能干得有声有色。”
1992年,经过层层选拔贾曙光到南阳中院工作,在有些人眼中眼中“驾驶员的活不起眼、操心大、危险性大、出力不讨好,只有坐在办公室里才像个干部”。但贾曙光不这样想,在他眼中,岗位没有好坏,只是分工不同,虽然没有身穿法官服、高坐在审判台上那样威武,但驾驶员的工作岗位同样重要,没有驾驶员的工作,法院传票怎么发?下乡办案怎么去?怎么开庭审判提押罪犯?怎么执行已生效的判决?
就这样,贾曙光在驾驶员的岗位一干就是15年,安全行车50余万公里,并被评为“全省优秀机动车驾驶员”。工作中,他刻苦钻研,自学车辆维修技术,遇到小故障自己动手修理排除,不进修理厂;遇到大故障和例行维修保养时,跟车维修到厂,跟班作业,既做到心中有数,又确保维修质量;平时驾驶车辆时,寻找车辆省油小窍门,每年贾曙光所开车辆发生故障次数最少,百公里耗油量最低。多次被南阳中院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并多次获得嘉奖。
“他就是咱法院后勤战线上的老黄牛,一些不起眼、别人不愿干、出力不讨好的活,贾师傅总是干得有声有色,啥事交给贾师傅,你就不用再操心。”南阳中院机关服务中心主任苏增伟这样评价贾曙光。
2008年,随着办案车辆的增多,车辆的停放和管理任务加大。为规范管理,南阳中院计划请人在机关院内划定固定的停车位,贾曙光知道后主动请缨。“外边的人干着不放心,还影响工作日期间车辆的出入和停放,不如自己干还能节约工时费”。老贾的理由很简单。说干就干,老贾便“单挑”起了这项工程,他牺牲休息时间到外单位考察,向技术人员请教,征求驾驶员们的意见,自己设计停车场施工图纸,自己制作车库停车位车辆号牌,自己喷漆划车位号和定位线。考虑到停车位的橡胶带不但成本高,还容易损坏。他还绞尽脑汁想出了用钢管替代的办法,不仅节约了费用,车辆停放后还更加整齐,更加方便,更加结实。由于白天车辆来往频繁,老贾总是在中午、晚上、节假日别人休息时,自己带着冲击钻在停车场钻孔、固定钢管。钢管固定后,为了防止固定螺栓对轮胎的磨损,老贾就用砂轮逐个地磨平。
为了“赶工期”,老贾经常忘记吃饭时间,妻子过来给他送饭时问他:“你这把年纪了还干恁起劲儿,图啥哩?”老贾总是笑呵呵地捶着腰说:“啥也不图,就图个车停着得劲儿!”妻子撇嘴一笑,拿他也没办法。
固定车位划好后,南阳中院出台了《车辆使用管理若干规定》,要求双休日、节假日所有车辆一律停放在院内予以封存,因公使用公车须报机关服务中心审核,并经院领导签字批准方可用车。老贾承担起审核任务后,认真负责,不仅对出车原因刨根问底,审查核实,还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前一天下午准时到院内对车辆进行检查,假日内不定时对车辆进行抽查,发现有不遵守车辆管理规定、违反规定用车,看到乱停乱放和刷洗不干净的车辆,不管是领导的车还是部门的车,老贾总是不留情面,一律上报院督察办公室在督察通报上点名批评,并耐心细致做违规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整改意见,车辆管理制度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每到节假日、双休日,一排排干净整洁地警车整齐停放在机关院内,成为南阳中院一道遵章守纪的风景线,得到了市委、上级法院的充分肯定,路过的市民也交口称赞。
“别人说我多事儿,我就是多事儿,这是我的职责,对工作有利的事情我就要管。”
“你这个螺丝可不行,这么高的旗杆一旦螺丝坏了不好修不说,杆顶的圆球掉下来,伤住人可咋办?”2002年,南阳中院审判综合大楼举行启用仪式前,工人们在院内安装旗杆,老贾看到所用的螺丝太细就这样质问。
此时,正在为赶时间急得满头大汗的两名安装工相互看了一眼,没理老贾,继续干活。老贾急了:“不是问你们呢!”“你是谁呀?这事儿好像不归你管吧!”安装工不认识老贾就随口说。“啥叫不归我管?看到不对的我就要管,安装完后,你们屁股一拍走了人,危险却留给了我们法院!”老贾坚持到底。“我们现在赶时间呢!后边活还多着呢,来不及改了,差不多就算了吧?”安装工人忙掏出烟哀求着。“我不抽烟!这样吧,要不你们先干下道工序的活,我拿去改换。”贾曙光见工人们确实也很辛苦就想出了这个折中的办法。老贾自己出钱到修理铺换来了大号的加长螺丝,并自作主张地在旗杆滑轮的部位设计、制作了“挡雨罩”。至今,正因为老贾的“多事儿”,南阳中院的国旗旗杆用了近十年不仅没有出过故障,滑轮拉着也一直很顺畅。
一次,一位院领导因为马上要去开会,司机就将车辆临时停放在了其它车位上,老贾看到后立马予以制止,并要求司机将车开到自己车位。老贾有自己的理由:你把车停在别人的车位上,别人来了再停在其他人的车位上,这样不就乱了吗?不仅管理上会出问题,还容易造成纠纷。
还有一次,在节假日检查车辆封存情况时,发现有一辆警车没有办理派车单审批手续,没有按时回院,老贾按规定上报中院督查办公室,在《督察通报》上通报了该车,该车驾驶员找到老贾不满地说:“老贾你真是要把人得罪完,你快退休了,还能干几天,也不留条后路,退休后连个车也没人叫你坐,真是谁变蝎子谁蜇人啊!”老贾说:“老弟你消消气,真是对不起,我也很为难,院里要求对警车严格管理,特别怕警车出问题影响法院形象,我要不管就交不上差,这是我的工作职责,我也没办法,还希望你以后多配合,注意遵守规定吧!”
“别人说我多事儿,我就是多事儿,这是我的工作职责,对落实规章制度和工作有利,我就一定要管。”在有人问及老贾为啥多管闲事时,老贾总是这么说。
“干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国家发的工资,不为权、不图利,干每样工作都要尽力干出个名堂。”
老贾的父母都是离休干部,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很高,他们在让老贾从小养成勤劳朴实的生活作风的同时,还时常告诫他要知恩图报、乐于奉献、知足常乐。“不和人比生活贫富,和人比工作成绩;不和人比权力大小,和人比实干奉献。”这便是老贾的座右铭。
已经是车队副队长、即将退休的老贾,以倒计时的心态对待工作,每当有司机因事请假或需要临时代班时,老贾总是冲锋陷阵、主动上前。由于工作认真、技术沉稳,每次有重大活动、学习培训需要用中巴车接送时,大家都会叫老贾驾驶车辆,老贾也从不推辞。
2007年春节前,我国遇到了罕见的冰雪灾害。省法院组织的初任法官培训班结束时,天降大雪,高速封闭,司机们都有畏难情绪。老贾却主动请缨,并考虑到同志们回家过年的急切心情,硬是没有吃饭提前出发走国道。尽管这样,由于路面结冰,车速缓慢,老贾赶到位于新郑的河南法官学院时已是深夜。第二天准时将大家安安全全地接回了南阳,老贾也因此受到院领导的肯定。
2009年农历腊月二十六,中院接省院通知要去郑州取文件,结果车辆在高速上发生故障,需要机关服务中心配合救车,大家都不愿意去。老贾却说:“咱们觉得冷,觉得累不愿去,要知道驾驶员被困在高速上更觉得冷,觉得累。”便主动要求去“搭救”,结果等将车辆拖下高速送到修理厂已是晚上九点多钟,又冷又饿,衣服和头发上都结了冰。
“光娃呀,做人要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重,在单位要好好干,起码要对得起国家给你发的工资,多干点活累不坏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为权、不图利,那些都是身外之物,对得起自己良心才是长久哩!”老贾的父亲去世后,老贾经常去照顾母亲,母亲常这样对老贾讲。“虽然我是个笨人,不知道什么是变通,真是太死筋了,比起那些先进典型也没做啥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我会谨记母亲的教导,每当受到指责和误解时就会想到母亲的话,最起码要给领导交上差。”采访中老贾这样说。
这就是老贾,很朴实,朴实得掉到人堆里你可能都找不到他;很认真,认真得让人觉得过火;很平静,平静得和这个社会似乎格格不入。但就是这种兢兢业业的朴实情,这股敢说敢管的认真劲,这般不求官、不图利的平静心,让贾曙光如同他的名字那样像黎明的阳光正在南阳中院发着光、散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