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50年代过来的人,那时家境太穷,又读不到其他书籍,更买不起课外读物,口袋里只要装上几分钱就去书店买上一本小人书,一看半天,自己看完了,身边的小朋友才有权翻看,每当买得一本小人书,那种心情不亚于范进中举般的喜欢,现在身边也收藏有上千本的小人书,闲来翻看让我爱不释手。
连环画又称小人书,7—80年代最为流行,那时间一本连环画定价仅一毛多钱或7—8分钱,但谁又能想到就是当时在那个特殊时期的一本小小的小人书目前市场价已成百甚至上千万倍的翻翻,成了当今收藏爱好者的新宠。
诸不知,1950年至1985年是中国连环画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的连环画已经走出单纯少儿读物的范围,成为全民的读物。单册连环画的印量也从几万册增长到100万册,甚至300万册。连环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线描、素描、水墨、木刻、漫画、电影、图画、彩色等绘画技法都在连环画中出现了,一大批连环画画家创作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才使得连环画本身成为了一种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成为了中国图书宝库中一颗闪闪发亮的珍珠而倍受人民大众的欢迎,连环画成了各种绘画艺术争奇斗艳的大舞台。
由于连环画成为全民的读物,所以涉及的题材包罗万象,如神话传说、古典文学、重大历史题材、革命战争、“文革”题材、外国题材等等都有所涉及,小小一本连环画不亚于一本百科全书。
随着时代的变迁,连环画这一人民大众的普及读物也随之退出了舞台,虽然连环画它的现实价值降低,而历史价值在上升;它的使用价值降低,而它的收藏价值却在一路攀高不断上升。而连环画的投资与收藏正成为市场上的新宠。如在2002年重庆第一次连环画拍卖会上一本《平原游击队》被拍出1140元,样板戏(6册)被拍出2200元,《桑园会》被拍出了3000元,《马特洛索夫》被拍出5000元,《大众画库》(41)册被拍出17万元,一套《三国演义》被拍出了19万的天价等等不一而论。连环画收藏与投资随着人们投资意识的增长,正呈现出越来越多、越来越火的局面。
但由于许多人对连环画的收藏知识和市场行情缺乏了解,在一些旧书店或地摊上和农村乡间甚至可以找到获奖连环画和成套连环画及名家的作品,而这些获奖连环画和成套连环画及名家的作品的售价低得令人难以相信,几乎同废纸价不相上下,为什么呢?因为卖主不懂行情,不懂收藏所以他将黄金当成铜卖,有识之人不妨多到旧市场、地摊或去边远农村“淘金”,定能有所收获。
(注:作者系河南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南阳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西峡县收藏家协会会长,90年代创办家庭收藏馆被评为南阳市“十大收藏家”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