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日报》:民主与法治 我们来见证

——盘点2010年南阳十大法治热点

发布时间:2010-12-15 11:51:36


1. “亮剑”百日会战

群众拍手称赞

7151023,南阳公安机关全面展开代号为“夏季亮剑”的严打整治百日会战。这场声势浩大的严打整治活动,全警动员,多警联动,向各类违法犯罪发起强大攻势。整治100天,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528起,打掉黑恶势力团伙23个,逮捕及判决黑恶势力犯罪嫌疑人157人,端掉传销窝点144个,处理传销人员2544人。

 “亮剑”行动不仅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更为和谐南阳城的创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 爱民“大走访”

访出平安和谐

为从源头上解决影响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的突出问题,20109月中旬开始,在市委政法委的组织、倡导下,一场以“顺民意、暖民心、排民忧、解民难”为主题的平安建设“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在全市范围内铺开。全市14682名市直、县乡干部和政法干警走近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近2个月的走访调查,共排查矛盾纠纷16222起,调处化解15532起,化解率达到95.7%;解决突出信访问题1468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6678条。

这样大规模的走访活动,在南阳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受益的同时,还深切感受到了党委和政府用行动晓民意、暖民心的良苦用心。

3. 庭审网上直播

 播出阳光司法

930,南阳市中级法院首次使用网络直播庭审。这项措施实施以来,我市中级法院实现庭审网络直播125件,被最高人民法院评定为全省唯一的一个中级司法公开示范法院。

庭审网上直播,不仅提高了法院工作的透明度,满足人民群众对案件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而且增强司法透明,实现阳光司法,促进司法公正,规范司法礼仪和庭审秩序,提高审判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升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4. 公安体制改革

警力下沉一线

11月初,我市公安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市区原有的4个分局和15个城区派出所、17个农村派出所被撤销,转而组建成15个全新的派出所。派出所由原来的业务单一变为一警多能的综合执法之体。警务新模式正式运行后,南阳城区派出所警力由372人增加到1340人,城区一个派出所平均警力达到110人,农村一个中心派出所警力达到70人。

警务新模式,精简了机关,让警力下沉,让一警拥有多能。更多的一线民警走近群众,以更快、更高效的服务为群众保驾护航。

5. 命案办理机制

预防冤假错案

今年3月份,市检察院和市中级法院、市公安局联合出台了命案办理新机制,明确公、检、法三机关在命案办理方面的职责范围。依据这个机制,南阳市每起命案发生后1个小时内,公安机关都要通知检察机关介入,检察官在命案现场,引导公安民警搜集破案证据;命案嫌疑人的批捕,由市检察院统一把关。新的工作机制运行以来,市公安局向南阳市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命案134件,检察院审查后提起公诉107件,法院已作出一审判决66件,均为有罪判决,命案存疑不起诉处理数归零。

我市公、检、法三部门在现行的法律规定条件下,探索出的适合南阳本地实际情况的命案办理新机制。它的实行,提高执法部门的工作效率,有效预防冤假错案的发生。

6. 普及法律援助

关爱弱势群体

今年,南阳市司法局从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出发,围绕移民、低保人群、残疾人和农民工等特殊群体,降低法律援助门槛,让老百姓在短时间、近距离及时享受到法律服务。目前,我市市县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共设立法律援助受理点287个,基本上实现乡村1小时、城区半小时的法律援助服务圈。此外,我市还建立一支2000人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承担法律援助的咨询员、调解员、办案员之职,法律援助队伍更加贴近群众。

法律援助是2010年市委、市政府的十项民生工程之一。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和落实,给急需用法律来维权的弱势群体,带来了希望。

7. 保护校园安全

学生远离伤害

201034月份,江苏、福建等地频频发生校园伤害事件。顿时,校园安全问题,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安全,为了让千千万万家长们安心,我市公安、教育、城管、工商等多个部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校园治安室规范建立、专职保安进校保驾护航、校园周边环境得以清理。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一条条“绿色通道”为孩子们而开,一道道校园安全“防火墙”为下一代而设。

校园安全问题,事关整个社会稳定。南阳这场校园安全保卫战的胜利,赢得了所有南阳百姓的赞誉。

8. 打击牢头狱霸

避免悲剧发生

为畅通申诉渠道,防止我市监狱、看守所内发生类似“躲猫猫”的悲剧,今年4月份,市检察院首次在监管场所实行检察长接待制度。我市两级检察院的检察长来到监管场所,近距离接触4600多名在押服刑人员,畅通特殊群体申诉渠道。同时,我市两级检察机关在全市13个看守所设立驻所检察室,配备独立监所监控系统。今年以来,我市检察机关查处高墙内违法、违规案件数十起,制止并依法查处监管场所牢头狱霸案件3起。

此举为纠正服刑人员中的冤假错案、打击牢头狱霸畅通了申诉渠道。另外,从技术层面上警示了监管干警,预防了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

9. 人民陪审团庭审

保障群众参与权

为公开审判社会关注度高、当事人意见分歧大的重大刑事案件,及因拆迁安置、土地征用、环境保护等引发的群体性行政案件,726日,市中级法院要求陪审团参与这些案件的庭审过程。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共建立陪审团成员库13个,遴选陪审团成员8600余人,参审案件198件。在这些案件宣判后,无一起引发信访事件,无一起被检察机关抗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受到了社会群众的好评。

 “人民陪审团”制度,让人民群众判是非、断曲直,探索出了一条参与性更强、代表性更广泛的民意沟通的有效表达机制。

10. 汽车挂牌透明

网上公开选号

随着我市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长,机动车入户登记,特别是机动车号码选取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满足广大群众需求,20101118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网上开通自选车牌号系统,首批投放两万个号码,市民坐在家中轻点鼠标,随时可以选号。

此举是公安部门服务群众的新举措,让群众真正感觉到了便利,感觉到了车管工作的公平、公开和透明。

2010年,是南阳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年。经济的发展,伴随着诸多社会矛盾的增加。2010年,是南阳直面诸多社会矛盾,向法治社会稳健迈进的一年。从打黑除恶、弘扬正气,到关注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爱民“大走访”,再到人民陪审团参与各类案件的庭审、法院庭审网上直播……一件件具体的法治事件让人们感受到,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成为今年我市法制建设的焦点热点,法治的精神已逐渐渗透到政府工作的多个环节。这一年,我们看到了法治南阳正稳步走来。

 

文章出处:《南阳日报》2010年12月13日第W6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