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日报》:扎根基层的“调解能手”

—— 记方城县法院杨楼法庭审判员顾东升

发布时间:2011-01-13 14:50:11


(本报记者 陈大公 通 讯 员 王彬 程远景)法官顾东升自2005年到方城县法院工作以来,一直在距离县城40余公里的杨楼法庭从事民事审判工作。5年来,他共审理民事案件500余起,无一发还改判,无一错案,无一引发上访。

由于成绩突出,他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法官、先进工作者。2009年度,他被授予全省法院十大调解能手荣誉称号;2010年度,他被市中级法院推荐为二等功先进个人,被市委政法委推荐申报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荣誉称号。 

一心为民 好人法官

顾法官是个好人啊!儿子们不养活我,是他不顾辛苦为俺解了难,他对俺比亲生儿子还要亲!方城县杨楼乡的张老太动情地说。

张老太有两个儿子,老伴去世后,大儿子认为自己已将父亲养老送终,母亲应由弟弟赡养。二儿子却认为,父母的责任田一直由老大种,母亲应由哥哥赡养。为这事哥俩生气吵架不说,张老太夹在中间也没少受气。

2009年8月,张老太经人指点来到了法庭。听完老人的哭诉,顾东升当即劝慰张老太说:您别担心,我们一定会给您做主的!眼看已经中午,顾东升又为老人买来了饭菜,待其吃过后,便立即带上书记员,拉着张老太驱车来到她所在的村子。顶着烈日,冒着高温,顾东升不停穿梭在张老太两个儿子家,分头做工作。经过苦口婆心的批评教育,两人终于认识到了错误,答应轮流赡养母亲。

放心不下的顾东升又利用下乡办案的机会,多次回访张老太,监督协议的履行,使张老太深受感动,见人就夸顾法官比亲人还亲。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顾法官,我们村的补偿款分到村民手中啦!2010年12月27日,杨楼乡各口村四组组长赵建云专门赶到法庭报喜。原来,杨楼乡境内修建省重点水利工程燕山水库,淹没土地补偿款到位后,由于分配方案不统一,各口村四组形成了对立两派,一见面就吵,甚至大打出手。补偿款分不下去,群众有意见,集体到县委上访,并将四组告上了法庭。当庭长再次把信任的目光投向顾东升时,他没有丝毫退却。顾东升见赵建云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就耐心地给他讲解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并自费购买了一套土地承包法及配套解释的书送给了赵建云,终于使赵建云的思想得到了改变。后来,顾东升又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座谈,最终使村民达成了补偿款分配协议。4年没有分配下去的补偿款终于分到了村民手中。

该案的处理结果成了样板,带动了别的村此类纠纷的解决。杨楼乡纪检书记邢增安感慨地说:顾法官坚持能动司法,着眼大局,不遗余力地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使辖区稳定,顾法官功不可没!

注重调解 解决纠纷

顾东升常说:调解是解决纠纷的最好方法,只要案件能调解,多跑几次腿,多说几句话,这都不算啥!从事审判工作以来,顾东升每年办理案件的调撤率都在90%以上;2009年他办理130余起案件,调撤129件,被省法院授予全省十大调解能手称号。 

2009年2月,方城县邮政局揽储员付某因车祸死亡,这可急坏了通过付某存款的23户村民。他们向邮政局索要存款,却被告知所提供的凭证为存款凭条而非正规存单,存款也并未上交邮政局。2009年5月,方城县法院指令杨楼法庭审理这起案件。

担子自然再次落在了顾东升肩上。顾东升考虑到一边是群众攒了一辈子的血汗钱面临打水漂的景况,一边是票据确实不合法,而矛盾的焦点人物也因故去世了,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协调结案。主意定下后,顾东升不厌其烦地到案发地调查10余次,走访当地群众、村干部和邮局职工60余人,制作调查笔录30余份,调取证据10余份,了解涉案人员存款情况,组织调解近10次。渴了,就在老乡家要杯开水;饿了,就拿出随身携带的方便面充饥。功夫不负有心人,顾东升的行动终于感动了大家, 23户村民最终接受了法庭提出的一揽子调解方案,这起重大群体性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责任编辑:ZN    

文章出处:《南阳日报》2011年1月12日第B2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