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司法护移民轻装入新家

——南阳两级法院服务南水北调移民迁安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1-01-25 14:55:27


 “法官们的帮扶情真意切,真是移民群众的贴心人,来到这里安家,我们安心了!”201116,当河南省唐河县人民法院院长宋涛带领法官再次来到移民新村走访时,移民肖国宏深有感触地说。

南水北调工程移民迁安是一次“国家行动”,河南省南阳市两级法院先后抽调近千名法官,积极投入到这次行动中,送法入户化纠纷,帮扶移民心连心,赢得了移民群众和党委政府的普遍赞誉。

未雨绸缪筑就“防火墙”

移民迁安工作启动后,南阳市两级法院党组牢固树立为大局服务意识,把服务移民迁安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

南阳市中级法院成立专门领导小组,院长庞景玉亲自担任组长,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制定下发了《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及移民迁安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要求全市法院强化审判职能,依法妥善化解涉及移民迁安和工程建设的各类刑事、民事、行政等纠纷,认真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为移民迁安、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淅川县法院提出了“决不让移民带着矛盾纠纷离开淅川”的口号,采取十三项措施,实行“一站式”服务,设立“假日法庭”,在双休日和节假日为工作日较忙的移民提供司法服务,确保移民和谐迁安。

为确保移民能够尽快把心稳住、把家安好、把根扎下,宛城区法院专门成立移民新村巡回合议庭,于每周二、周五定期到移民新村巡回排查矛盾,就地调解,力争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移民生活平稳过渡。

与此同时,唐河县法院、邓州市法院也分别以各种方式积极处理移民案件。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全市法院为移民解答法律咨询520余人次,解决苗头性争议360余件(次),为移民和谐迁安打下了坚实基础。

能动司法力促和谐移民

 “法官同志,已经中午了,你们还是搁俺家吃点饭再走吧!哪怕喝碗鸡蛋茶再走也不迟……”2010521,在淅川县盛湾镇宋湾村王玉荣的家里,王玉荣的丈夫王彦杰拉住淅川县法院2名法官的手说。

宋湾村是淅川县第一批移民村之一,于20106月底迁往宝丰县。搬迁在即,因为一件小事,邻居李某将70多岁的王玉荣打伤,李某被起诉到淅川县法院。

为了在搬迁前了结此案,淅川县法院迅速启动移民案件绿色通道,成立了以院长丁建民为组长的专案小组,抽调得力法官快速办理。经过多次做双方工作,原、被告就民事赔偿达成了协议,由李某赔偿1.5万元。考虑到宋湾村距离县城100多里,王老太太年岁已高,521一大早,2名法官冒雨赶往王老太太家,将赔偿款交给了王老太太。王老太太儿女外出不在家,这笔钱放在家中不安全,2位法官又陪着老人赶到镇上为他们办理了全国通用的农村信用社金燕卡。

2010527,鉴于被告人的认罪态度和积极赔偿取得受害方的谅解等情况,淅川县法院对被告人李某故意伤害一案作出了缓刑判决。626下午,宋湾村移民搬迁前夕,担心两家怨气未消,淅川县法院2名法官专程赶来为王玉荣和李某送行,推心置腹的话语化开了两家的心结,两家顺利搬迁。

据了解,在移民迁安过程中,两级法院关口前移,发挥司法能动性,深入移民村。对涉及移民的案件,开辟绿色诉讼通道,做到快审、快结、快执,优先受理、优先保全、优先审理、优先执行。

20109月份以来,两级法院共审结涉移民矛盾纠纷案件178件,其中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139件,调解、撤诉率达到78.1%

此外,两级法院积极关爱移民中的弱势群体,对部分老弱病残当事人实行口诉立案、电话预约立案,法官上门服务;对经济确有困难的移民减、缓、免收诉讼费。一年多来,全市两级法院为移民案件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60余万元。

真情服务与移民心连心

故土难离,有些移民不愿离开故土。法官们战酷暑、顶烈日,走乡串户,同移民交朋友、结对子,促膝谈心,慢慢化解了移民心中的疙瘩。为了更好地为移民服务,南阳市两级法院先后抽调了近千名法官,组成移民帮扶工作队,进驻移民村,对移民进行“家对家、门对门、户对户”式的接待、帮扶。

在每一个移民村,每当移民搬迁时,总能看到一个个法官汗流浃背地帮助移民搬运物品。邓州市法院法官张玉敏发现分包移民户的电线被施工车辆碰断,一方面及时与当地电管所联系,一方面告知户主照管好孩子,并一直守候在现场,直到中午1点多接通线路后方才离开。

2010830,又一批南水北调移民从淅川县盛湾乡搬迁至唐河县龙潭镇。法官们在第一时间来到移民家中,为移民发放司法连心卡,帮助移民群众解决土地承包、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

一年多来,南阳市两级法院法官视移民为亲人、与移民心连心的做法,受到了移民们的好评,也得到了党委、人大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有50余个集体和个人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

 

责任编辑:ZN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1年1月25日第04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