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压不弯的“天平”

——记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审判员尹应哲

发布时间:2011-05-20 15:31:17


本报记者  阙爱民 

本报通讯员 刁良梓 卢国伟

【人物小传】尹应哲,男,1965年生,1986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南阳市粮食局。1995年考入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省法院一等功荣立者,去年底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官荣誉称号。

初见尹应哲,刚刚办案回来的他,一脸兴奋地讲述着案子的始末。没人能看得出,这是个家有智障儿、身患绝症9年的法官!

就在这9年间,尹应哲办理案件400多起,且无一错案。他说:干一天赚一天,就是倒,也要倒在审判台上!” 

命运多舛,他始终勇敢面对

17年前,怀着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崇高信仰,尹应哲放弃南阳市粮食局中层职位,通过考试成为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

也就在那年,尹应哲喜得贵子。40天后,小家伙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并伴有智力障碍。很多人劝尹应哲放弃,夫妻俩丝毫不动心,去北京为儿子做了心脏修复术。

从此后,每天晚上,尹应哲就把儿子子航抱在膝上,读唐诗、念儿歌……儿子6岁时,尹应哲为他写了一首诗《我要飞》:我要做笨鸟先飞/练好一双坚强的翅膀/在蓝天自由飞翔……”

正当一家人艰难前行的时候,灾难再次降临。2002年,尹应哲因拔牙血流不止,进一步检查,结果如晴天霹雳:白血病!

 一旦我走了,孩子怎么办?这个家怎么办?怀着朴素的想法,尹应哲逐渐从最初的痛苦中振作起来。

次次化疗,次次呕吐,他咬牙挺住;头发大量脱落,他干脆刮个光头。已经9年了,当年的病友,现在大多不在了。尹应哲说,就每天肌肉注射这一项,很多人都熬不过来。如今,尹应哲的臀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针眼,由于吸收不好,肌肉变成了一块块石头般的硬结,疼痛难忍。

这个时候,尹应哲训练儿子近乎残酷:让子航独自过马路,被三轮车碰倒,视线模糊的他在马路边大喊:站起来,子航!让儿子自己坐公交车上学,儿子多次坐过站站在路边不知所措,夫妻俩疯一样寻找,但第二天,仍让儿子继续坐公交。

妻子李玉霞本来是税务局的一名中层干部,家庭多舛,她辞去职务,为丈夫和孩子默默地奉献。正是两人的相濡以沫,这个多难的家庭现在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也正是这种积极向上、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使尹应哲创造了医学奇迹。

公平正义,是他追求的最高目标

到底是什么,让尹应哲在接二连三的重击之下依然挺立?

 首先是对生命有一种紧迫感,生命已进入倒计时,就特别珍惜每一天;其次是面对这样一个家庭,有一种责任感,不能轻言放弃;三是作为一名法官,有一种使命感,既然选择了这种职业,就要为社会公平正义做点贡献。尹应哲说。

首次三个月四个疗程的化疗过后,尹应哲就暗下决心:同生命赛跑,为自己热爱的审判事业多做些事。

他与同事到镇平县高丘镇解决山林林权纠纷,山高路陡,同事劝他不要上山了,尹应哲带头向山上爬去,一直到下午3点多钟才回来。同事感叹:我一个常人,上山、下山都吃不消,不知他是咋坚持下来的!

20086月,尹应哲办理一起省检察院抗诉的医疗损害赔偿案。面对当事人失望和无助的眼神,尹应哲咨询专家、查阅医学文献、对照法条,重新划分了事故责任。再审判决作出后,医方主动履行了判决义务,当事人也非常满意,一场历时6年的诉讼终于画上了句号。

来到行政庭后,尹应哲说:这里的案子差不多都是弱强之间的较量。我所能做的,不能让天平在我手上有丝毫的倾斜。” 

南阳的老宋通过拍卖行竞买到银行处置的抵押房产一套,结果却发现一房两证。更令老宋气愤的是,一审法院虽撤销了对方的房产证,但把自己的房产证也撤销了。

老宋说,案件是尹应哲承办的,他不仅到楼盘现场察看,还到银行、拍卖行了解详情,对案件进行了改判。

尹应哲认为,作为法官,对一个案件作出判决很容易,但要使案件得到调解却很难很难,这是考验一个法官耐心和技巧的课题。

社旗县下洼乡马蹄村地处偏僻,周、孙两家是邻居,可为宅基地两家人分别把对方告上了法庭。尹应哲接手后,不顾医生一再告诫,四次深入下洼乡,使双方最终达成和解。

 咱作为一名法官,办案要有良知,如果办一个错案,一辈子都会难受。这是尹应哲的工作理念,也是他对法官职业的诠释。

生活清贫,他淡定从容

尹应哲家庭十分清贫,患病后生活更加拮据。为了节省治疗费用,进口药品尹应哲从来不用,国产的药品也尽量四处跑着买最便宜的。李玉霞则学会了注射,这样每次可以省下2元的注射费。

跟尹应哲同事多年的周春合告诉记者,应哲搬新家已经6年了,房间里仍空荡荡的,照明是白炽灯,最值钱的家具,就是那一排书柜。李玉霞从不舍得买一件衣服,家里唯一的化妆品,就是几块钱一盒的宝宝霜。

即便如此,尹应哲也从没有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过一次私利。尹应哲把廉洁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说,一个人如果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还有什么不能放弃?

尹应哲常对当事人说:你请吃送礼,实际上是对我的不信任,是对法院和法律公正的不信任,这是我做法官的悲哀。

2010年,尹应哲去桐柏县为一起长达7年的劳动纠纷案取证。一路颠簸,临近中午才赶到现场。当事人非要请他们吃饭。尹应哲委婉谢绝,在路边吃了碗面,就开始了艰难的调查、取证。看着从中午一直忙到晚上的法官,当事人感动地说:你们真是为民做主的好法官!

当晚9点多钟,当尹应哲回到家时,连上楼的力气都没有了。在楼梯上坐了良久,直到妻子下楼喊儿子回家时发现了他。妻子搀扶着他,心疼地埋怨:咱孩子那样,你又……就算我求你,你在家静心调养一段不行吗?多陪陪孩子不行吗?你总得替这个家考虑考虑吧?尹应哲笑了笑:即使我的那一天到了,我希望我是倒在法官的案头上。

责任编辑:ZN    

文章出处:《河南日报》2011年5月20日第02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