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日报》:捍卫正义勇当先 ——记南召县法院民一庭庭长薛世伟

发布时间:2011-06-03 09:14:36


本报通讯员 周勤 李豹

抗击病魔不言败,捍卫正义敢争先。这句话是对南召县法院民一庭庭长薛世伟的最佳写照。

薛世伟现任南召县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曾先后被评为全市优秀法官、全省优秀法官,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2009年,她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国优秀女法官荣誉称号,2010年又被授予全省十佳法官,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薛世伟长期工作在审判一线,在法院工作20多年来,经她手审结的2000多件民事案件,无一件被认定为错案,也无一件因处理不当引起当事人缠诉。近年来,薛世伟还根据自身办案的经验,不断创新方法,注重矛盾化解工作,经她办理的案件,调解率达80%,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称赞,在群众中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她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司法工作的最高追求。成功背后,她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艰辛。2005年初,她被确诊为乳腺癌,在病魔面前她无所畏惧,一方面积极治疗,另一方面顽强地工作,当年审结的案件仍居全院前列,被评为院办案能手 原河南红宇机械厂数百名老职工为养老保险金一事集体上访。她接受案件后,不顾盛夏伏天,拖着病体深入该厂就地办案,稳定上访职工情绪,与厂方负责人耐心解释法律、政策规定,终使这一重大集团诉讼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薛世伟在办案中,非常注意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2008年春节前夕,她接到曹某等39名农民工起诉某工程项目部拖欠工资纠纷案,当天,她顶风冒雪驱车赶往30里外的项目部,找到有关负责同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认识到拖欠农民工工资不仅是诚信缺失,更是违法行为,最后终于说服被告,使案件得以圆满解决,39名农民工终于在春节前领到了工资。

作为一名民事法官,虽然大多数案件都是鸡毛蒜皮的事,但她深知,既然小案件能到法院,当事人之间的怨气就一定很深,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因此,她对接手的每一例案件,不仅要亲自勘查现场走访调查大量的证人,收集翔实的证据,做到事实查清,法律吃准,案件办铁,而且为减轻当事人的讼累,她还经常走出法庭,深入田间村落,巡回流动办案。家住板山坪的杨丽荣,老伴儿过世后,老人改嫁,其子女因老人改嫁而不愿意给老人生活费,无奈之下,2010年1月,老人将六个儿女告上法庭。按法律规定儿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判决是比较容易的,但她却考虑到这样简单判决后,当事人一家从此以后就反目成仇了。她没有轻率下判,而是耐心地去找老人的子女做工作。因为老人的子女居住的分散,各家情况不尽相同,薛世伟便挨个儿去到老人儿女家中,明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细致地劝解他们。她用真情感化了老人的儿女,他们终于同意每月都给老母亲生活费。

清白做人、公正办案,一直是薛世伟坚守的原则。她严格遵守各项审判纪律,面对亲朋好友的说情和请托,面对人情、金钱和法律的冲突,坚持用依法公正的裁判去赢得人们对法官、法院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她在从事审判工作的20年时间里,多次拒礼拒贿,从不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近年来,拒礼、拒贿50多人次,拒收当事人礼金达数千元。

20多年来,薛世伟用自己的言行履行着一名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她以公正司法、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起了新时代女法官的良好形象。

责任编辑:LL    

文章出处:《南阳日报》2011年6月2日第A6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