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日报》:劲吹司法和谐风

——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11-06-16 08:06:40


本报记者 党华     闫林 卢国伟 王彬

作为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的承办城市和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我市近年来在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方面速度加快,涉及土地征用、城建拆迁、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行政争议案件日渐增多。全市两级法院紧紧围绕大局服务,高度重视敏感案件的立案、审理和执行,慎重处理立案中的复杂疑难问题,甘当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助推器,倾力打造了一支促进社会和谐的生力军。

认准定位

当好矛盾化解减压阀

2009年12月26日,为配合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和南阳市六创一迎建设,市政府决定对市城区武侯路钢材市场进行关闭。由于事前沟通不够充分,通告下发后,立即招致上百户商户的不满和抵制。二十余家商企向南阳中院递交诉状,状告市政府,要求撤销关闭通告。南阳中院接到诉状后,立即进行深入了解和实地查看,发现市政府的关闭通告的确在程序上存在不当之处,便建议市政府顺延关闭决定,通过圆桌会议的方式对双方进行协调处理。最终,通过南阳中院和市政府相关组成部门的共同努力,终于协调处理了该案,商户们纷纷撤诉,在顺延期内自觉搬离钢材市场。

服务大局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对行政审判来说,此项职责尤为重要。近年来,南阳两级法院在行政审判工作中不断增强大局观念和政治意识,引导教育广大法官切实提高政治敏锐性,坚决克服就案办案、机械办案的陈旧思维模式,对一般行政案件,坚持既注重诉权保护,又严格立案标准;对冲突激烈、社会影响大或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案件,及时启动风险评估机制,重点督办,全程监控,在保护群众合法权益与监督支持政府依法行政之间找准结合点,妥善化解,很好地起到了矛盾化解减压阀的作用,服务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积极作为

甘为依法行政助推器

在行政审判中,市中院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适时邀请市委党校主体班学员旁听案件审理,树立党校学员依法行政意识,从源头上减少行政诉讼的发生。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每年定期制作《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对上年行政机关败诉案件进行梳理,对败诉原因进行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司法建议,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在全省率先出台《行政首长出庭应诉暂行规定》,探索建立行政协调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告官不见官、出庭不做主、案件协调难等问题。

 市中院为促进全市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法院和政府良性互动关系,对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败诉的主要原因进行剖析梳理,提出了相应意见,这一做法很好,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在今后的依法行政过程中要认真采纳《报告》中所提出的建议。2010年5月20日,时任市委书记的黄兴维在阅读市中级法院报送的《2009年全市法院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后这样批示。

强化协调

打造社会和谐生力军

我市是人口大市,更是案件大市,案件数量多,处理难度大,案结事了的任务繁重而艰巨。为此,全市两级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改变过去非对即错的绝对化倾向,把化解争议、理顺情绪、促进和谐作为衡量行政审判工作的根本标准,实行梯次调解和联动调解,推行和谐司法模式;巩固和完善行政协调与民事调解联动工作机制;摸索总结了换位思考营造氛围、寻找症结消除根源、因事制宜分段协调、问题分析均衡选择、联络互动借力协调等行之有效的协调方法,充分发挥了行政审判定纷止争的作用。近3年来,全市行政案件协调结案率平均达85%以上,两级法院的行政审判庭也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生力军

责任编辑:ZN    

文章出处:《南阳日报》2011年6月16日第A5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