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日报》:牢记宗旨促和谐

—— 淅川法院服务移民迁安纪实

  发布时间:2011-06-23 15:17:06


本报通讯员 胡建成 张长海 

近年来,淅川县法院结合该县是全国移民大县的实际,把抓好党建工作做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明确围绕队伍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审判,全力服务移民大搬迁的工作思路,通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圆满完成了首批7万多移民的和谐迁安任务,为今年第二批8.6万移民的顺利搬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院连续多年被市、县党委政府评为五好基层党组织服务移民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又以综合绩效考评位居全市法院前列的成绩,被评为全省优秀基层法院。

做急难险重任务的排头兵

 丁院长,渠首两户群众不愿搬出,已严重影响到了渠首工程开工建设,你们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吗?”“请各位领导放心,我们力争在一个星期内妥善解决。2010年4月29日,在淅川县移民指挥部联席办公会上,淅川县法院院长丁建民斩钉截铁地回答。

渠首大坝修建工程开工在即,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淅川县原力强水泥有限公司两名已搬迁至邓州市的职工黄某、彭某搬迁前,其房屋产权登记在公司名下,因为害怕拆迁后,现定居邓州的自己不易领取到房屋拆迁补偿款,而拒绝搬迁。

领导带头,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领受到任务后,院长丁建民亲自带领模范党员法官赵修远、陈璞,放弃五一长假休息,奔波于渠首和邓州两地。考虑补偿款一时难以到位,为消除黄、彭二人怕补偿不到位的疑虑,他们对房屋进行现场勘验,绘制平面图,以法律形式进行确认后固定下来,待补偿款到位后再做进一步处理。从立案到解决,他们冒雨连续工作了5天。 

 有了这份法律确认书,我们就放心了,俺们明天就搬!拿着由淅川县法院出具的法律文书,黄、彭二人高兴地说。此时,距离渠首大坝开工典礼仅有3天时间。 

做移民的贴心人

民事诉讼俗称万家诉讼,自古以来就有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说法。特别是在一些赡养问题上,如果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就会使法院的判决流于形式,当事人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为此,该院党组从县情、院情出发,把开展党建活动与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以法庭开进村组 法官走进移民家为载体,通过比学习看能力素质,比实干看工作业绩,比服务看惠民实效,比形象看群众反映,争创人民满意党组织,争当群众满意好干警。

法官不仅为俺家解了烦心事,还为俺们移民办了好多好事呢,他们是俺移民的贴心人’ 说起法院工作,76岁的邹明全大爷对此赞不绝口。

邹明全家在滔河乡白亭东村,计划今年8月迁往襄城县。当初,为了多占移民实物指标,邹大爷的三个儿子由原来的不想管到现在争着养老人。为此,老大还将两个弟弟打伤。淅川县法院包村党员帮扶队得知情况后,在乡、村、组干部的大力支持协调下,从亲情、孝道和法律角度出发,耐心细致地对他们做劝解开导工作。经过3天的努力,老人终于如愿以偿地选择了由老三照顾养老,兄弟间和好如初。

为了切实维护广大移民的合法权益,该院把解决移民的纠纷诉求作为重点,把关爱移民中的困难群体作为突破口。他们通过对部分老弱病残和经济困难的移民当事人,实行口诉立案、电话预约和法官上门服务,以及强化诉讼费减、缓、免措施和认真落实司法救助等各项措施,确保每一名移民当事人打得起官司,实现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做服务大局的护卫队

淅川稳定在移民,和谐迁安是关键。大石桥乡西岭村由曾经聚众拒迁的最乱移民村到如今率先搬迁的最稳移民村,这是广大移民工作者辛苦努力的结果……今年5月5日,在丹江口库区第二批移民搬迁启动大会上,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让在场的每一位感慨万千。

去年,该村部分移民群众以对安置地不满意为由,在交通要道上非法堵路达半月有余。

案件移送到法院后,办案人员在认真审阅卷宗、耐心走访了解有关部门和人员后发现,大部分移民因为心理上的难以割舍和法制观念淡漠,使他们存在闹一闹也许可以不走的错误想法。合议庭认为,如果简单地就案办案,即使作出公正判决,但由于移民的思想认识问题没解决,仍会影响到下步的搬迁工作,而且还容易给移民乡亲们造成更大的心理创伤。于是办案人员没有就案办案,而是把庭审变成法制课堂,通过与8名被告人进行耐心细致的交谈和宣讲移民政策及相关法律,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从而积极配合国家行动。

此案的圆满解决是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服务大局保驾护航的一个缩影。自移民工作启动以来,该院已先后接访移民793人次,做通个别人工作1259人,解决各类矛盾纠纷437件;就地指导调解567次,协助乡镇处理重大疑难和群众纠纷30余件,巡回审理案件334件,为移民的和谐迁安做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LL    

文章出处:《南阳日报》2011年6月23日第A6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