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本报记者 陈大公 通讯员 卢国伟
提起市中级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审判员王云鹏,熟悉他的人无不跷起大拇指,称赞他是青年法官中的办案模范、调研能手。多年来,不管是在三尺审判台上从事审判工作,还是在研究室从事枯燥的调研工作,他都保持着公正之心、热忱之心、严谨之心,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受嘉奖一次,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用公正之心审案
2008年10月以前,王云鹏一直在民三庭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他始终认为法官应当在审理案件中,保持一颗正义之心,公公正正办案,清清白白做人。
2002年,栗某多次上访的案件上诉到中院民三庭,大家一提起栗某都很头痛,王云鹏却主动请缨,要求担任该案的承办法官。通过仔细阅卷,他发现该案就一个争议焦点:上诉人要求对所出具的债权凭证签名进行重新鉴定,但是又以经济困难为由拒不缴纳鉴定费用。为了查清案件事实,使案件能够得到公正处理,使当事人能够心服口服,合议庭一致同意对上诉人债权凭证的签名进行重新鉴定。在了解到上诉人确实经济困难,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情况下,王云鹏积极给庭长汇报,由民三庭垫支了相关的鉴定费用,到权威的人民大学物证鉴定中心进行了鉴定。案件事实查清了,案件得到了公正处理,栗某也不再上访了。
2007年,王云鹏承办了两起欠款纠纷案件。王云鹏立足调解,和双方当事人代理律师积极沟通,找出了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20多次与当事人电话联系,使得双方当事人十分感动,终于坐到一起,通过对话沟通消除了误解。最后,案件均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用热忱之心调研
2008年底,王云鹏被调到研究室工作,正好赶上省法院对各个中院进行考评,而考评所需的材料均由研究室负责,这对从未从事过研究室工作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王云鹏抱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认真对照省法院的考评规定,理清工作条理,明确了应该准备的各项考核资料,积极做好考评准备工作。
在对各个基层法院的调研工作考评之后,需要对全市法院的调研成果搜集整理,筛选确认。他按照省里的考评规定对搜集到的全市法院调研成果一一进行仔细筛选辨别、确认,登记造册,一忙就忙到晚上9点多。就这样,经过数天的努力,他准备齐了省高院考评所需的各类资料,足足装满了7个档案袋。由于考评资料扎实,南阳中院顺利通过省高院的严格考评。
一个人可以不伟大,也可以不富裕,但不可以没有责任。王云鹏就是抱着热忱之心,牢记工作职责,使自己所从事的调研工作连年被省高院评为全省先进,本人也再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用严谨之心工作
办了12年的案件,经常处于当事人的利益、矛盾的交叉点上,让王云鹏养成了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坐在审判台上,王云鹏特别注重庭审的神圣和庄严,用语规范、文明,既注重讲法言法语,又做到让当事人清楚明了,既能对争议问题慎思敏断,又善于抓住时机促成调解。在处理一起两次发还重审后又上诉的民商事案件中,他抓住双方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庭审中讲明双方问题症结所在,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努力化解双方的“怨气”,促成了双方和解履行,最终使一起长达8年的官司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文字工作既繁琐又细致,稍有不慎,很容易出现纰漏或失误。王云鹏把严谨当成了一种习惯坚持,不论是多急的材料,哪怕是牺牲休息时间,也要坚持至少三遍以上的校对,对于重要的文件还要进行交叉校对,尽量避免工作中的失误。两年多来,他经手制定的文件、起草的材料、撰写的文章、编辑的60期调研荟萃450余篇,无一出现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