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旗县法院有这样一位法官,他在法院工作了三十年,但这三十年全部是在最辛苦的基层法庭度过,他数次把回城的机会让给别人,他的足迹踏遍辖区的15个乡镇,200多个村庄,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基层法庭的审判事业,他就是社旗县法院城郊法庭庭长李洪歧。
1988年之前,李洪岐一直在远离县城的郝寨法庭工作,先后任审判员、副庭长、庭长职务,面对条件艰苦、人员少的现实,他十几年如一日,吃住在法庭,经常是十天、半月才回次家。1993年院里调整他到城郊法庭工作,虽然离家近了,但担子更重了,因为这个法庭下辖三乡两镇,300多个自然村,案件数量在整个法院也是数得着的。为了把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他干脆又把家搬到了法庭,除了下乡办案,吃住都在法庭,为工作挤出了大量的时间。新分到庭里的干警,都被他这种行为感动,纷纷把家安在了法庭。
多年来,每次有人事调整,大家都吵着、要着回院机关工作,唯独他坚持留在法庭不动摇,爱人有怨言,亲戚朋友嘲笑他圣人蛋的,但他依旧坚持。他常说,只要有法庭,就得有人在法庭干活儿,我也喜欢和最基层的老百姓打交道。李洪歧在法庭工作的三十余年中,承办审结的案件达2800余件,年均结案近百件,无一错案,单就2010年他本人就审结86件,调解结案80件,且不说庭长,就是在全部干警中,都是很少见的。
有这样两个案例,颇能说明李洪歧办案的精神和效果。
2009年,李洪岐在下乡办案中,了解到辖区孔庄村由于对外承包的窑厂租金难以收回,造成群众意见大,部分农户以此不交税费,村里急于寻求解决办法。他便引导村委通过诉讼渠道解决,在审理中,他带领干警把庭开到村里,讲理说法,让村民们亲临现场旁听,耳闻目睹整个过程,最终在三家承包户当场履行了义务,兑现了承包费,消除了村民们误会,促进了全村的工作。
2006年夏季,阴雨连绵,当时远距法庭30余里的大冯营乡立了一批借款合同纠纷案。这其中,多数是涉及“两全一部”和信用社的麻烦帐,李洪歧考虑到这些都是农民的血汗钱,如不及时审理清欠,储户存款得不到兑付,直接会影响到农村稳定。为此,他果断地带领庭里同志住进了大冯营,这一住就是四十余天,无论刮风下雨,坚持吃住在村,踏着泥泞走村串户,突出调解,耐心做工作,审执结了一大批案件,结案标的达70余万元。使一大部分储户的存款得到兑付。
2005年,李洪岐被评为全省人民法庭优秀法官,2010年又被评为全省法院系统优秀法官。这就是李洪歧,虽年过半百,但仍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办起案来还是他那一贯雷厉风行的风格,果断而不失沉稳。三十年来,他把心紧贴群众,把根扎在基层,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也正是这三十年的平凡铸就了伟大。唯有他所荣获的一串串荣誉,记载着一个扎根法庭好庭长所走过的光辉历程。
市双十佳候选之法官李洪歧:http://www.nytv.com.cn/vod/play.aspx?vid=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