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佳”候选人事迹:病榻上不停息的手机铃声

——记桐柏县人民法院执行员郑伟

  发布时间:2011-07-29 16:35:45



桐柏县人民法院执行员郑伟

“嘟… ,嘟…,嘟…”

“喂,老陈啊,你的案子已经与对方谈好了,他表示在10日内先付2万元,剩余的年底前分三次还清,如果同意这个意见,就去找郑局长,他会安排你们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的……。”郑伟挂断老陈的电话,又开始拨执行局郑文中局长的手机……。这是今年47日,桐柏法院执行员郑伟在市中心医院病床上发生的一幕。

如果把郑伟8年间办结的900余起执行案件卷宗摞起来,恐怕要有3人多高,而且无一错案、无一上访、无一被投诉。然而,2011311日晚,在从执行现场回到家后,郑伟腹中的胀痛让他再也无法坚持。入院后,被诊断为急性肝衰竭和早期肝硬化。

申请执行人说“他办案件比我还操心”

申请执行人赵先宇拿到郑伟为他执行到的赔偿款时,激动地热泪盈眶:“郑伟办案件比我还操心”。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赵先宇的儿子被一辆信阳籍的大货车撞倒治疗无效死亡。法院判决车主赔偿老赵各项损失11万余元。判决送达后,肇事车主避而不见。为执结该案,郑伟多次前往信阳调查摸排。20058月的一天,郑伟在前往唐河县办案途中,一辆满载货物的蓝色大货车迎面驶过,已经把车辆和车主模样刻入脑海的郑伟眼前一亮,连忙掉头追了过去。经确认正是肇事车辆和车主本人。面对突如其来的郑伟,车主放弃了最后一丝侥幸,乖乖履行了判决书确定的义务。

郑伟常说:“案件在手里,只要一天不结就像个大石头压在心头”。在多年的执行工作中,郑伟对案件总是比当事人自己还主动、还操心。他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甚至是家里的座机号码都告诉当事人,“不管啥时间,只要有情况尽管给我打”。

被执行人说“你真是个拼命三郎”

强制执行的案件,对抗性强,风险性大。有时,执行一线不是战场,却险似战场。

家住桐柏县淮源镇的穆某因琐事将邻居打成轻微伤,被法院判决赔偿8千余元。执行中,穆某软磨硬抗,后来,又干脆出外打工。20104月,躲在县城打工的穆某突然在工地上见到了郑伟等人,自知心虚的他翻越2米多高的工地围墙往河边跑去。郑伟见状,一口气追出三四里路。看着渐渐迫近的郑伟,彻底没了底气,瘫倒在河岸上。穆某被带上警车后对郑伟说:“今天是躲不过去了,你真是个拼命三郎,我服了!”

“拼命三郎”,这也是桐柏法院执行局干警对郑伟的一致评价。执行工作是兑现法律文书、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最后环节,也是矛盾对抗最激烈的环节,郑伟坚信邪不压正,坚守执行人员的气节和勇气,敢于碰硬,一件件“骨头案”、“钉子案”就这样迎刃化解。连续多年,他都是桐柏法院执行局办案数量第一名。

搭档说“他办案,最讲究执行效果”

在执行局,和郑伟搭档的是50多岁的姜文林。提起郑伟,老姜说的最多的是郑伟常说的一句话:“如果不把‘调解优先、化解矛盾’贯穿执行始终,即使案子结了,也只能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半拉子工程’”。

桐柏县城关镇孟令红骑自行车被三轮车撞倒并从身体上轧过。三轮车主周瑞祥事发后携妻带女外出打工,法院最终缺席判决周瑞祥赔偿孟令红各项损失共计42489元。郑伟找到周瑞祥的父母,周父拒不配合。郑伟和老姜又多次通过其他途径调查,均未找到有效线索。无奈之下,郑伟想到让两家“互访”,将心比心。20101111日,他用车先把孟令红带到周瑞祥家见识周家的困境,再把周父拉到孟令红家。面对孟令红病魔缠身、家徒四壁的情景,周父一句“都是苦命人”的叹息,引得两家放声同悲。泪水,渐渐消融了隔膜。周父表示:“想尽一切法子,也要筹到2.5万元让你先治病!”孟兆玲也主动表示放弃部分要求。案件和解。但郑伟并未就此放下,考虑到孟兆玲家庭困难,他积极向院领导汇报,为她申请司法救助。2010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日,4000元救助金发放给了孟令红。

郑伟是个对工作标准永不满足的人。姜文林说“不擅调解,执行只成功一半”是郑伟的口头禅。其实,这正是郑伟和他的同事对“民本司法、和谐执行”理念的诠释与追求。

责任编辑:LL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