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杨楼乡是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的故乡,在英雄的故里,有一个一心为民、公正执法的好法庭——杨楼法庭。该法庭坚持以化解群众矛盾、维护辖区和谐稳定为工作目标,大力推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对维护辖区和谐稳定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让老百姓和睦也是法庭的责任”
“要想尽办法让老百姓和睦相处,这也是人民法庭的责任。”杨楼法庭庭长郭振业经常对干警们这样说。近年来,因杨楼乡境内修建水库,出现了大量土地补偿款分配纠纷,成为影响辖区稳定的一大隐患。在各口村三组,对于出嫁闺女能否分得补偿款的斗争就是典型代表。杨楼法庭受理该案后,办案人员先后数次到走村入户摸底座谈,力求消除村民间的矛盾。开始,群众抵触情绪大,根本不听劝导。在数次无功而返后,他们仍挨家挨户,与群众拉家常,利用老百姓身边的案例利弊引导。经过十余次的入村工作,案件全部调解结案,充满敌意的乡亲们,恢复了往常的和睦。
由于在把群众当做贴心人,处处为辖区和谐稳定着想,法庭不仅在当地群众心中有威望,还取得了一连串的荣誉。2008年,法庭被评为省级优秀人民法庭,荣立集体二等功,2009年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2010年度再次荣立集体二等功,今年6月,法庭党支部被河南省委命名为优秀党支部。
“只有沉下去才能化解好纠纷”
“要想化解疑难纠纷,若不扑下身子沉下去,就是一句空话。”这是杨楼法庭全体干警的共识。
小史店镇寺门村23户村民在方城县邮政局揽储员付德成处存款40余笔20余万元。2009年2月,付德成因车祸死亡。村民们向邮政局索要存款,被邮政局以手续违规拒付。万分焦急的村民多次到县委上访,被县里引导到杨楼法庭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由于案件影响大,且有集体上访苗头,法庭十分重视。为了调查案情,郭振业庭长带着同志们顶烈日、冒酷暑,到案发地调查10余次,走访群众60余人,制作笔录30余份,组织调解近10次。为防止意外发生,同志们两天时间吃住在村里,走家串户,挨门做工作。渴了,就在老乡家要杯开水;饿了,就拿出携带的方便面充饥,务实严谨的作风终于感动了朴实的村民们,最终这一集体上访案在杨楼法庭的调解下结案,解除了一大隐患。
“调解是解决纠纷的最好方法,只要案件能调解,多跑几次腿,多说几句话,这都不算啥!”五年来,该庭共审结案件1342件,其中调解1149件,调解率达86%。2007年,法庭被评为省级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行集体。
“他比俺的亲人还亲!”
“法庭的顾法官是个好人啊!儿子们不养活我,是他不顾辛苦为俺解了难,他对俺比亲生儿子还要亲呢!”杨楼乡在地张村的张老太一边抹着眼角一边回忆着去年的那件事。
张老太有两个儿子,都不养活老人。2009年8月,“无依无靠”的张老太经人指点来到了法庭。眼看已经中午,杨楼法庭接待法官顾东升为老人买来饭菜,待其吃过后,便带上书记员,拉着老太太驱车来到在地张村,给老太太的两个儿子家做工作,经过三个多小时苦口婆心的批评教育,二人终于认识到了错误,答应轮流赡养母亲。
脱下法袍,放下法槌,巡回办案,是落实司法为民方针的具体举措,杨楼法庭把巡回办案作为主要的工作模式,特别对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和简单债务纠纷,杨楼法庭坚持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自己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