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安置归来话司法

  发布时间:2011-08-16 08:41:35


在为期三天的移民安置工作中,河南省社旗县法院工作人员不畏酷暑,不辞辛劳为淅川移民安家工程切切实实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工作当中与移民同吃同住,去掉了娇气、傲气、贵气、惰气,保留了正气、和气、朝气、锐气,获得了他们信任。也正是这份信任帮助我们及时的、顺利的完成了安置工作。联系到基层法院的司法工作,社旗法院认为近年来很多上诉、信访案件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众对司法不信任,由此引发了大量的、盲目的信访、上诉案件,给法院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也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

怎样重新建立起法院与民众之间互信,或者说怎样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则成为我们不得不思索且又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大爱文化 ,引导司法人员群体意识和行为。

破除关爱只存在具有血缘、朋友、单位内部等这种狭隘关爱文化,建立一种跨越地域、跨越血缘的大爱。每一位司法人员应该把自己的爱心自觉扩展到那些需要帮助到困难群体,司法人员应该到深入基层,走进农村、社区,切实帮助农民,居民解决实际困难,聊聊家常,谈谈法院的工作,这样无形中拉近了两者的距离,也宣传了司法的工作难点,获得了他们对司法工作的了解与拥护。

二、加强言行修养,提高人民对司法活动的理解与支持。

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评价很多时候体现在法官的形象上,法官给当事人留下的印象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到对裁判的公信力。因此,法官要注意语言学习,增进言语的感染力、感召力、亲和力,这就需要多贴近群众,多贴近生活。在审判活动中,特别在做调解和判后答疑工作时,尽量把法律术语用通俗化、大众化的言语来表达。同时司法人员讲法的同时还要讲情,基层法院处理的绝大多数案件属于邻里之间的纠纷,化解矛盾,要坚持和为贵,这就需要法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力争能使对立的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三、树立全局观念,切实提高案件审判质量。

司法人员在工作当中要严格贯彻“司法为民”理念,要本着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当事人,要本着切实为人民化解纠纷心态来处理每一个案件。要真正的把人民当亲人,对当事人的咨询,要耐心的倾听、诚心地答疑。要像对待自己亲人那样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分析当事人行为的利弊,找出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在具体的审判工作中,对于取证、开庭、审判等环节都要遵循公开原则,同时还要做到不拖延、不遮掩,遇到特殊情况要及时向当事人解释,真正使当事人从工作的每个细节中都能体会到司法工作者的正直、无私。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诉、信访等行为给我国司法机关带来的压力,为法治建设作出贡献。

四、在工作中努力培养创新思维,应对人民群众的新思维、新期待。

社会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与法律的滞后性这对矛盾要求司法人员能动司法,积极主动的介入社会经济活动当中尽最大可能的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做出贡献。尤其是基层法院的司法活动经常与村规民约,社会团体规章制度发生冲突,这种冲突的妥善解决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保障法律的实施。这就需要我们的法官具有较高解决问题的素质,显然囿于惯性思维的窠臼,拘泥于法律条文的硬性规定是难以应对这种复杂局面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这种创新不单单是法律方面的。

当然,提高司法公信力最根本的方法是加强司法体制改革以及完善相关司法制度。但是,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司法人员在加强廉洁自律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当事人,认真的办好每一个案件!

责任编辑:LL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