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楼法庭:从倒数第一变为正数第一“大解密”

  发布时间:2011-08-17 15:17:51


84日至89日,河南省南阳市委政法委组织的全市政法系统“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活动英模事迹报告团在全市政法系统巡回宣讲,方城法院杨楼法庭作为全市政法部门唯一的先进集体参加了先进事迹巡回宣讲。但有谁会知道,6年前的杨楼法庭竟是方城法院各项工作倒数第一的法庭。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间,杨楼法庭会从倒数第一变为正数第一呢?面对一连串的疑问,日前笔者专程到杨楼法庭探个究竟。

有句耳熟能详的俗语,叫做“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这话在杨楼法庭很快就得到了验证。20053月前,由于多种原因,当时的杨楼法庭的各项工作名列方城法院7个法庭倒数第一的位次。面对这一现状,当时的党组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后经院领导深思熟虑、查找症结后,20053月,院党组做出了一果断、精明的决定,让年轻有为当时在立案庭当副庭长的郭振业到杨楼法庭任庭长职务。当时,年轻的郭振业看到法庭破落的院子,满院的杂草,破旧的警车,更要命的是,法庭还有12万元的债务。那一刻,郭振业也曾想到了退缩。可是,当他看到送他到法庭的院领导那信任的目光和法庭同志们那期望的眼神,他那颗不服输的心受到了鼓励。此时的郭振业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扭转杨楼法庭的现状,干出个名堂让大家瞧瞧。

从那以后,郭振业和全庭干警一道,怀着对审判事业的满腔热情,开始了新的工作。郭振业和大家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经常天不亮就下乡办案,天黑了,才回到法庭,晚上写判决书到深夜。节假日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法庭呈现出干事创业的勃勃生机,久违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脸上。2005年底考核,杨楼庭被评为全院第一名,被南阳中级法院荣记集体三等功。

“有为才有位” ,2008年当地政府在黄金地段为法庭规划了新址,院党组和上级法院为法庭拨付了专项建设经费,一座标准化法庭拔地而起。如今的杨楼法庭,审判庭、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厨房、餐厅,一应俱全,成为全市条件最好的基层法庭。

只有心系百姓,法庭才能得到辖区群众的爱戴

人民法庭是整日与辖区群众打交到的,法庭的法官们只有做到始终心中有百姓,把百姓的冷暖常挂在心间,为群众办事要下真功夫,办案件要沉下去,只有这样,才能立着脚,倍受群众的爱戴、同情和拥护。

杨楼法庭的四名干警全都来自农村,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看到来法庭办事的群众,郭振业庭长和庭里的其他人员就象见到了老家的乡亲,有种特别的亲切感。一旦有当事人来到法庭,就忙着搬凳子、递烟、倒水。特别是对来法庭求助的群众,更是不辞劳苦,想尽千方百计当好辖区群众的“服务员”。

小史店镇寺门村23户村民在方城县邮政局揽储员付某处存款40余笔,款额达20余万元。20092月,付某因车祸死亡,其全家外出。村民向邮政局索要存款,但邮政局以付某开具的凭证并非正规存单、存款并未上交为由拒不兑付。眼看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村民们焦急万分。他们多次到县委上访,并数次带着行李、干粮围堵邮政局大门,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影响。由于邮政局态度强硬,拒不承担责任,束手无策的村民们来了法庭,要求起诉邮政局。望着村民们无助的眼神,庭长郭振业的心在为之颤抖,决定受理这批案件。

为了调查案情,郭振业庭长带领同志们顶烈日、冒酷暑,到案发地调查10余次,走访当地群众、村干部和邮政局工作人员60余人,制作调查笔录30余份,组织调解10余次。起初,邮政局态度毫不松动,任凭郭振业他们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却无动于衷。在掌握了邮政局监管工作确实存在问题、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证据后,局领导的态度有所转变,他们不敢松懈,趁胜追击,终于在9月底使双方达成了调解意向,邮政局答应按比例支付村民部分本金。但在以后具体磋商的过程中,部分存款较少的村民认为自己所分的数额少于他人,拒不接受调解方案,案件陷入困境。一些村民趁机提出让邮政局全额支付存款的要求,并扬言进京上访。

为了妥善化解矛盾,郭振业和法庭人员一边做邮局工作,让他们进一步作出让步,一边奔赴原告所在的村子继续做协调工作。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他们一连几天时间吃住在当地,走家串户,挨门座谈。渴了,就在老乡家要杯水喝;饿了,就拿出随身携带的方便面充饥。同志们不辞劳苦的工作作风终于感动了大家,23户村民最终接受了法庭提出的按比例兑付的调解方案。领款那天,那位存了4万元的付老汉拉着郭振业的手激动地说:“这是儿子打工挣的血汗钱,准备年底回来结婚用的,要不是你们帮俺讨回来,俺咋向他交待呀!你们真是俺的恩人哪!”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当好辖区党委政府的好助手

近年来,杨楼乡境内因修建河南省重点水利工程燕山水库,征收了一些村组的部分土地。在分配土地补偿款过程中,许多村民代表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反对给出嫁女进行分配。但是,这些出嫁女是在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后结婚的,在婆家并未分到土地,按规定应当在娘家享受村民待遇,所以她们的亲属坚决反对,在村子里形成对立两派,经常互相吵骂。原本和谐平静的村庄,一下子充满了火药味。世代为邻的乡亲们,变得充满敌意。由此引发了大量上访案件,有的甚至多次赴京、赴省上访,成为影响当地和谐稳定的重大隐患,当地党委政府也十分头疼。

如何受理并妥善处理这些案件,为辖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服务,成了困扰法庭的难题。为了深入了解矛盾产生的背景,郭振业带领法庭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到相关村子了解情况,与村干部和群众座谈,并与县、乡两级政府前期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沟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果断制定了“提前界入,调解为主,把握时机,适时判决”的处理原则。

法庭首先受理了赵某等12户村民起诉各口村四组的土地补偿款纠纷案,先后十余次来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同村民代表座谈,试图说服他们为符合条件的村民分配补偿款。开始,他们抵触情绪很大,根本不听劝导。在数次调解失败后,同志们仍不气馁,决定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挨家挨户到村民代表家里,用拉家常的方式和他们沟通,并适时利用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真实案例进行利弊引导。功夫不负有心人,法庭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大家逐渐接受了我们意见,同意给这些出嫁女分配土地补偿款。拿到补偿款那天,出嫁女们动情地说:“法官们为我们的事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真是我们的亲人呐!”

两年来,该庭受理上述案件34件,调解23件 ,虽然一部分未能调解,但经过讲理说法,判决后被告也均表示理解,服判息诉。乡党委书记赞叹道:“法庭把这些棘手的矛盾处理得这么好,真帮了我们的大忙啊!”

真正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是搞好法庭工作的关键

作为一名法庭的审判员,特别是偏远法庭的审判员,一定要做到真正的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只有这样,才能多办案,办好案。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好评和各级领导的肯定。

杨楼法庭年轻的法官顾东升 ,他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已经70多岁,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哥哥又在外地工作,家庭重担全都落在他一人身上,但他从未耽误过一天工作。记得在20097月到9月,杨楼法庭一位同志因参加司法考试长期请假,另一位同志因病手术,不能上班,法庭只剩下庭长郭振业和顾东升两个人,工作十分繁重。于是,顾东升毅然撇下年迈的母亲和怀孕不久的妻子,连续奋战在工作第一线。妻子妊娠反应强烈,吃不下饭,经常呕吐,还要照顾婆婆,日子十分艰难,想让他请假几天,他却对妻子说:“庭里太忙,等过去这段时间再说吧。”妻子理解丈夫,眼泪汪汪地看着他,点点头。

200911月中旬,20余户村民起诉邮政局的案件有了实质性突破。大家加班加点,准备一举拿下这批“骨头案”。作为承办人的顾东升,更是忙得不可开交。1118日晚上,顾东升正在法庭加班,母亲突然发起高烧来,妻子拖着5个月身孕的身子将婆婆送到医院。经过一夜折腾,妻子身心极度疲惫,不幸发生了,已经5个月的胎儿流产了。第二天上午,得到消息的顾东升赶到了医院。妻子望着迟到的丈夫,委屈、辛酸一下子涌上心头,泪水夺眶而出,扑到他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带着极度的内疚感,顾东升这位七尺男儿,也禁不住泪流满面。顾东升心里清楚,如果当时有他在家照顾,这一切是不会发生的。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顾东升只请了几天的假,安顿好妻子和母亲后,毅然返回了工作岗位。

2009年年底,顾东升同志被河南省高级法院评为全省法院十大调解能手,这是有史以来,方城法院所获得的最有份量的个人荣誉。当他载誉归来,院领导为他接风祝贺的时候,他哭了。大家都以为他是过于激动,然而,只有庭长郭振业知道,这沉甸甸的荣誉后面,不仅有顾东升同志辛勤的汗水,更有他对家庭无尽的愧疚。

一位中院领导来到杨楼法庭,了解庭里的情况后感慨道:“不到杨楼法庭,就不会理解什么叫奉献精神!”正是有全庭干警的无私奉献,杨楼法庭才会有今天骄人的成绩。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激励着这里的每一个人。

 类似上述的例子太多了,这就是郭振业带领的杨楼法庭,一个拼搏进取、充满活力的集体,一个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集体。

据悉,6年来,杨楼法庭共审结案件1567件,调解率86%,无一错案,无一上访。该庭2007年被评为省级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被高级法院评为全省优秀人民法庭,荣立集体二等功,2009年被共青团河南省委命名为“青年文明号”,去年再次荣立集体二等功,今年6月,法庭党支部被河南省委命名为优秀党支部。六年来,法庭干警荣获市级荣誉5人次,省级荣誉6人次。

我们坚信,有郭振业这样的好庭长和这么优秀的法官,该庭今后定会在辖区扎实的工作中闪出更加迷人、耀眼的光环。

责任编辑:LL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