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提 通讯员 王彬 沈飞
走进南阳市两级法院的各个立案信访大厅,你会看到这里宽敞明亮、整洁卫生,休息椅、饮水器具、卫生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笔纸、复印、打字、电话、传真、网络等相关服务设施应有尽有;诉讼指南、风险告知、公开事项、法律援助等相关规定一目了然……通过两年来的努力,全市两级法院的“立案信访窗口”已经成为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重要平台、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的前沿阵地。
一张纸上——
立案过程无声进行
8月18日上午9时20分,在南阳市卧龙区法院立案信访大厅,一位中年妇女驻足在诉讼指南前凝神观看。这引起了值班导诉员于海英的注意。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的吗?”于海英面带微笑地向妇女打着招呼,可对方却没有任何反应。“大姐,您是来立案的吗?”于海英提高了音量。只见中年妇女扭过头来,指指自己的耳朵——原来是位聋哑人。
于海英灵机一动,拿出两支笔,在纸上写道“写字会吗?”妇女接过笔:“会”。通过笔谈,于海英了解到这位大姐打算和丈夫离婚,要了解怎么立案。于海英便拿来离婚案件起诉书样本,从什么是案由、怎样写诉讼请求起,用笔和纸逐项进行讲解。几经修改,这位妇女终于完成了起诉书的写作。于海英又拿出一张纸,给她开了一个单子,写下了需要她准备的其他诉讼材料。至此,这场“无声”的立案过程顺利完成。
全市两级法院在“立案信访窗口”建设过程中,坚持 “制度健全、功能完善、设施齐备、服务到位”的要求,为群众提供快捷、人性化的司法服务,在诉讼场所设置残疾人绿色通道,在大厅显著位置设立导诉台,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全程服务来诉来访人员,直到当事人满意。2010年市中院的立案信访接待大厅被评为省级“文明窗口”;2011年5月,卧龙区、西峡县法院立案信访接待大厅被评为省级“立案窗口建设先进单位”。
半天之内——
案件由“立”到“结”
“您这个事实很清楚,可以考虑先进行预立案登记,如果同意的话,请到右边第二个办公室去,那里有民调员为你服务,不用交诉讼费的。”7月22日下午3时45分,在西峡县法院立案信访大厅里,立案法官这样对前来立案的赵律师说。
赵律师今天要立的是一起道路交通事故案。早前,被代理人吴先生已向受害方赔付了30万元,但事故过去大半年了,参保的保险公司仍迟迟不履行赔偿义务。今天,赵律师受吴先生委托来起诉保险公司。
“调解也好,程序走得快。”赵律师心里这样想着便来到了调解室。调解员看过赵律师的证据材料后,一边拿起电话拨号,一边说:“这家保险公司的法律顾问我认识,现在就打电话,看他能否过来说说这事儿。”
一盏茶功夫,刚好在法院领手续的保险公司法律顾问便来了。“这样的案件没啥说的,只有拿钱了,孙调解员,你说个方案吧。”法律顾问看完赵律师递过来的材料后,这样说。最终,双方在民调员老孙的调解下,达成了一致意见,保险公司承诺3天之内,把钱汇到指定的账户上。半天不到,案件就这样顺利结了。
立案预登记和委托调解制度是2009年我市法院首创的诉讼与人民调解相结合的一项新制度。在“立案信访窗口”建设过程中,全市两级法院按照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工作要求,将民调组织请进大厅现场办公,对符合委托调解条件并经当事人同意的案件,不出大厅就能解决,实现了诉调对接的“无缝化”。今年上半年,全市两级法院立案庭委托受托组织调解案件2860件,调解成功927件,成功率达32%。
一个小时——
法院形象树到“省外”
8月9日12时50分,宛城区法院立案大厅案件受理中心李炎法官准备下班时,见到一女士急匆匆向立案大厅奔来。李炎便又重新回到座位上,面带微笑进行接待。来人姓李,是湖北襄阳人,刚从襄阳坐车赶到宛城区法院。十几天前,李女士的丈夫在一起连环交通事故中丧生,她是来提起损害赔偿的。但是在查看立案手续时,李炎发现李女士提供的部分被告人信息不详,如果让李女士重新查清再来立案,肯定会误了下午赶回襄阳的末班车,李炎便决定加班为她把案立上,不知道地址,李炎就帮忙网上查,直到全部手续完备。
当了解到李女士家庭困难,两个孩子正在上学,交不起诉讼费时,李炎又主动请示领导,帮她办理了缓缴诉讼费的手续。
“立案信访大厅是法院展示形象的第一窗口,群众对法院的印象怎么样,对法官的公正信不信,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窗口服务好不好的影响,因此,立案庭同志一定要从每个细节着手,用心落实好各项便民利民惠民举措,把这个第一印象树好。”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庞景玉多次这样强调。全市两级法院“立案信访窗口”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切实把群众需要作为头等大事,落实立案一次告知制,推广预约立案、远程立案、邮寄立案等多种方便群众的立案方式,“法官多动动嘴,让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地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努力把立案信访窗口建成“为民之窗、文明之窗、和谐之窗、公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