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日报》:大山深处亲民情

——记西峡县人民法院西坪法庭

发布时间:2011-10-08 08:16:43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本报通讯员   王玉信

西峡县法院西坪法庭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辖区面积425.6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人。近年来,相邻、赡养、民商侵权等案件不断上升,西坪法庭在办案过程中,主动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把群众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当亲人,用真爱、真情化解了一件件矛盾纠纷,赢得了辖区群众一致赞誉。

提前介入

化解矛盾在萌芽

今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西坪法庭接到了西坪镇瓦房店村支书的电话:“王庭长,俺村发生了一起纠纷,你们能不能抽空来一下?否则事情就闹大啦!”庭长王宏钊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马上带领两名法官前往该村。

原来该村李某在山上放羊时,一只羊走丢了,经沿路打听,找到张某索要。张某说,确实有一只羊进了自家院子,当时就把羊拴在家里,想找羊的主人理论,但未找到,就把羊放了。李某反击说,羊在张家丢的,张某应赔偿。双方因此发生争执,找村组解决。村里见双方情绪激动,就打电话向法庭求援。

法官来到村里后,主动给双方拉家常,讲法律,让彼此消气,工作一直做到下午快两点,双方终于达成和解,握手言和。临走时,双方都争着要管饭,法庭的同志说:“只要你们以后还以好邻居相处,这比请我们吃饭还香。”

“为了老百姓的事儿饿点、累点,多出点汗、多跑几趟腿,只要把问题解决了,就是我们法官的最大慰藉。”回来的路上王宏钊这样对随行同志说。

2007至2009连续三年,该庭在西峡法院系统综合目标考核中荣获第一名,连续五年被西峡县法院评为综合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被南阳中级法院授予“优秀人民法庭”荣誉称号。2009年被省高院授予“零判决法庭”称号,被南阳中院授予集体三等功。2010年被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

换位思考

把群众当亲人

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告状难”的问题,西坪法庭变开门问案为主动走访,对老弱病残的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到家中,把法庭开到家门口,宁愿自己多流汗,不让百姓多跑腿。 

去年3月份有一起抚恤金赔偿案,被告在平顶山一家煤矿,法庭就用车拉着70多岁的老太太和家人一同到平顶山矿区调解,终使对方当场兑现了抚恤金。

在法庭门口悬挂的温馨提示牌上,告知法庭人员的去向及联系方式;对缴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当事人给予司法援助;对书写诉讼状有困难的,提供口头起诉方便;对没有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及时告知诉讼风险、权利义务、证据收集及相关法律的规定等。

 “法庭作为司法为民的最前线,要做出气筒,即使当事人把气撒到我们身上,也不能让矛盾激化。”庭长王宏钊经常对同志们这样要求。每办理一起案件,法庭里的同志,都做到换位思考,用真情换民心,把群众当亲人,视当事人为家人。法庭连续多年被西坪镇党委评为优秀党支部、服务发展先进单位。

当好“和事老”

密切与群众的关系

2010年3月,法庭办理一起雇员受害赔偿责任纠纷案。雇员桂某在为雇主张某移栽苗木时,被斜倒的树木砸伤腰部,造成二级伤残。住院两个多月花费7万余元,而张某在支付了4万元后就不管不问了。法庭办案干警在开庭前多次调解,耐心劝说张某履行义务。最终,双方当场达成赔偿协议。

事后,法庭的同志还多次带着大米、食用油去看望桂某。“是法庭挽救了俺的家庭,如果没有赔偿款,俺全家就是哭死也救不了他的命。”桂某爱人拉着法庭干警的手感激地说。

2008年以来,西坪法庭审结各类民事案件651起,其中通过调解撤诉585件,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和谐。

责任编辑:ZN    

文章出处:《南阳日报》2011年10月8日第A2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