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又是一个香飘万里的秋天,转眼间我在人民法院工作已满三年。
三年前的十月,通过省政法系统招录法检公务员考试,我有幸成为了司法工作者中的一员。三年来,从我怀着激动地心情踏入新野县人民法院大门的那一刻起,我慢慢完成了由一个稚嫩的刚出校门学生,向一个人民法官的过渡,完成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转变。
上班以后,我被安排到院信访部门锻炼,与形形色色诉求的上访人进行谈话,每当我有烦倦时,脑海里总浮现了一个老人的身影……
老人姓赵,今年已经78岁了。初次见到他时,只见老人雪白的头发,如一根根银针直立,胡子也是白色的,而且很长,像神话中的老神仙那样,风一吹飘飘的,可以用手去捋。只是老人的背很弯,几乎与地面成90度,远远看去极像一座拱桥。
我清楚地记得老人第一次进我办公室里说的第一句话,“你们必须解决我的问题,否则我非死到你们办公室里!”老人憋红着脸说,近似于吼。
一听老人说话,我感觉到老人情绪相当激动,便先什么话也没说,只是默默地倒了一杯水,微笑着给老人递去。老人抬头看了我一眼,没接水又把头低了下去。
“老伯,你先喝点水,天冷,暖和一下再说事好吧”我说。
老人再次把头抬起,迟疑了一下,最后颤巍巍地伸手接住了水。“我要求法院重新审理我的案件,原来判的不公。”老人喝了一口水说道。此时,我感觉他说话的口气明显缓和了不少,便说:“不急,你先喝点水,慢慢说。”
原来,老人是在1996年因与邻居发生相邻关系纠纷,经一、二审法院判决均胜诉,并且法院对其案件已经执行到位。近几年老人两边的邻居都把宅基垫高,使得老人宅基相对较低,下雨时偶尔会有雨水往其房里进。再加上两边邻居都对房屋翻新,使得老人心里很不平衡,便在十几年后的今天,重新翻腾其案件。
那天老人走后,我到档案室调取了他以前的卷宗材料,经院相关部门评查后未发现有执法过错。我意识到要使年过花甲、多次上访的老人停访,不能单纯在案件本身给老人作解释工作,要更深入地了解老人的情况。
又是一个星期一早上,老人再次“不约而至”我的办公室。我微笑着说:“老伯,你家里有几个人呀?”
老人明显楞了一下,可能没有想到我会问这个问题,顿了一下说:“我有四个儿子,两个闺女,他们大多去打工了,平时都不在一起住。”
打开了“话匣子”之后,老人饶有兴致地给我讲了一些家事,接近中午的时候,老人颇为高兴地说:“小张,我走了,下次再聊。”
这时,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老人会不会主要是因为平日子女不在家,太寂寞而翻腾十几年前的案件?
后来几个月中与老人的谈话证实了我的想法。
老人来了说:“地太旱了,该浇水了。”
老人来了说:“很久没见孙子,太想了。”
老人来了说:“回家没人和我拍话,和你说说心里挺畅快。”
……
找准问题症结后,我一方面继续与老人谈心,另一方面从老人处得知了其子女的联系方式,并请他们尽快从外地回来一下,商量一下关于他们父亲的问题。
很快,老人子女回来了,经过我对老人情况的告知,老人的子女们感到很惭愧,平日里忙着挣钱,把老人一个人留在家里,使老人精神上很寂寞。老人的大儿子说要把老人接到深圳和他们一块生活。
问题似乎解决了,老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来法院了。突然一天上午,老人拎着包袱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拉着我的手说:“小张,我要和儿子去深圳了,临走前再来看看你这个知心人,另外我的房子儿子已经垫高翻新了,不会再给你们法院找麻烦了,谢谢你这段时间陪我,让我不在感到孤单。”说着便匆匆走了。
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我深深意识到作为一名法官不仅要公正处理好案件,还要了解当事人的心理需求,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认识到“一个微笑,一杯热水,一句暖心的话”对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
感言:切实关注、有效解决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和实际困难,真诚关心和疏导信访人的心理问题,准确把握信访人的心理规律,以人为本,防疏结合,没有解决不好的信访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