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任就“背”上了遗留的万元欠款。面对债务,村主任愁眉紧锁

《南阳日报》:法官巧解烦心事

发布时间:2011-11-10 08:30:52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本报记者 吕文杰 通讯员 李鹏飞

 刚一上任,就“背”上了上任遗留下来的上万元债务,这可愁坏了卧龙区青华镇华寨村的村主任华远喜。这笔债咋还?用啥还?这成了纠结在华远喜心头的疙瘩。去年,潦河法庭来了位新庭长吕民革,他创新工作思路,对华寨村的欠款还账之事采取联动执法,积极调解,不仅使该村还清了欠款,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也大大提高。

 老主任遇见老问题

 华寨村摊子大,底子薄,还有多年还不上的欠账,因此,村主任这个“官”也无人待见。2008年,华远喜刚接任村主任,村里的两笔欠账就压了过来:债主杜祖奇今年67岁了,2001年,村里向他购买柏树苗200棵,每棵15元,共3000元,如今快10年了,只还了1000元;2001年至2005年,村委会又欠了镇上饭馆徐老板饭钱1.4万余元。为追讨这些欠款,俩债主把村委会告上法庭。

 一想到还有村民的钱没还上,50多岁的华远喜心里也不是滋味,但他也毫无办法:村里老账还不上,又增加了新账,村干部的办公费用也不够,实在没有多的钱还账。

 新庭长想出好办法

 为了讨要多年欠款,10月15日,徐老板一大早便来到潦河法庭,见到庭长吕民革开口便问:“村委会欠我的钱都好些年了,判决书也早下了,到底啥时候能执行啊”当天,吕民革便邀请来了三方当事人,协商还款办法。

 如果按照往常的强制执行办法,村委会的工作肯定要受影响。一方面要考虑村里的难处,另一方面又要给债权人讨回执行款,吕民革决定从调解入手,解决这个纠结三方多年的债务问题。

 “先喝水,消消气。”第一杯水下肚,债主徐老板静下心说明了来意。“咱村里你看还能想办法筹到些钱不能?”第二杯水,吕民革给华远喜倒上,向他询问应对之法。

 调解中,吕民革得知,华寨村目前尚有无争议的6亩耕地空闲着,于是建议把这些耕地租给徐老板和杜老汉种植农作物,一来能让土地利用起来,二来还能把村里的欠账给还了。但是杜老汉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想租地代替欠款。

 “要不这样吧?由徐老板替村委会承担对杜祖奇的债务,村委会把6亩耕地租与徐老板9年。”经过商量,吕庭长说出了这个办法。杜老汉一想,谁还钱都一样,于是就点头同意了。

当天,三方在法庭签订了执行和解协议书,杜老汉当场拿到了执行款,并当场撕毁了那张泛黄的老欠条。拉着吕民革的手,杜老汉高兴地一个劲儿说“谢谢,谢谢”。而此时,压在村主任心头的这块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调解盛开和谐花

 “要不是法庭从中间说和,老百姓还不一定同意这样处理哩,真得感谢法官为我们村解决了这一难题。”说起这事儿,华远喜止不住高兴劲儿。“那下次你们村的群众有纠纷,你可也得帮我调解啊!”一旁的吕民革也乐呵呵地说。

 吕民革自去年来到潦河法庭任庭长后,加强与乡镇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联系,该法庭以“借助社会力量,建立执行网络”为办案准则,打破了法庭办案单打独斗局面。如今当地群众都很信任法庭,遇到事情都会通过法庭解决问题,当地群众的信访率大大降低。

 吕民革说:“只要一心为民,公正不阿办案,群众就会对我们信服。群众理解了、配合了,我们的工作就好开展了,基层的矛盾纠纷就少了。”

 

责任编辑:ZN    

文章出处:《南阳日报》2011年11月10日第A6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