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人民法院按照“调解优先 ,调判结合”的司法原则,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在民事审判中总结推广以往的调解经验,不断学习新的调解方法和技巧,指导调解工作。该院总结出富有特色的“调解七法”,使八成案件得以调撤处理。
一是以理讲案法。用法理的分析结合当地风土民情,解说案件中的是与非,对与错,力陈纠纷的危害和解决纠纷的最佳途径。
二是批评教育法。对于当事人诉讼中的不合理要求或坚持固执任性意见,在释法明理的同时敢于批评教育。对于案件过错方的不法行为,敢于态度明朗、主持正义。如赵学法诉镇平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疗事故纠纷一案,赵的女儿因失恋服下过量农药,家人发现后急送医院抢救,因服毒超量,终究抢救无效死亡。而赵学法认为是救护车延误,而且到医院后医护人员抢救不力,导致女儿死亡,要求赔偿10万元,并信访国家卫生部。诉讼中,赵坚持认为送去是活人,回来是死人,任凭倾家荡产也要把官司打到底。调解人员明确指出医疗是救死扶伤、服务全县人民的公益性事业,何况你女儿过量服毒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神仙也无回天之力,过份要求没有任何道理,劝其冷静思考问题。最终在调解人员旗帜鲜明的态度下,医院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原告中年丧女的悲痛,补偿原告1万元,纠纷得到了妥善处理。
三、案例引导法。用典型的案例开导当事人,如把以前处理的与该纠纷相类似的判决书交给当事人比照,让当事人从中揣摩输赢的成份、胜算的把握,从而达到调解的目的。
四、排除矛盾法。在案件的处理中抓住主要矛盾,排除产生矛盾的原因,达到调解目的。如邻里之间因为排水、出路、宅基地使用等原因引起的人身损害,从根源上找出纠纷的症结从而解决纠纷。
五、亲情感化法。对婚姻、赡养、抚养等案件,让当事人回忆以前的旧情,强化感情交接点,弱化感情错位点,消除怨恨,连接亲情,最终调解。
六、延伸调解法。将调解工作从双方当事人延伸到当事人的家属、单位领导、亲朋好友或当事人的比较信任的相关人员,通过他们做当事人的工作。如李某与某单位为道路交通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原告要求赔偿16万元,法官做了多次调解工作均无效果,后了解到在某乡政府工作的王某和原告沾亲带故,即通过王某释明此类纠纷赔偿的标准、幅度、双方在事故中的责任比例,最后由被告方赔偿12万元调解此案。
七、以诚感化法。就是在调解工作中做到诚心、热心、耐心。如在农忙时尽量少传当事人到庭调解,而是主动到田间地头调解。有些案件的当事人把电话打到法庭,法官压下电话再打过去,虽然给当事人节省的话费不多,但他们感到法官是在真心真意地为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