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制报》系列报道之二十二:法网柔情别样红

——记淅川县法院刑庭庭长王平

发布时间:2011-12-13 08:17:05


 记者 王海锋 通讯员 张长海

 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层女法官,她用公平和责任托起法律的尊严,用真诚和爱心呵护一方的和谐,老人们叫她闺女,同龄人称她大姐,孩子们呼她法官阿姨。她就是淅川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王平。20年来,她审结案件3000余起,无一错案,先后荣立三等功、二等功各一次,被评为全国刑事审判先进个人、省优秀法官、南阳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官十大巾帼卫士

 能动司法的和谐使者

 淅川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两年内涉及动迁移民16.5万人。面对时间紧、矛盾集中、突发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王平带领全庭人员在送法下乡、排查化解矛盾、宣传移民政策、及时协调解决移民的各种困难的同时,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从严从重从快打击各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刑事犯罪和涉及移民安全稳定的资金的贪污、受贿、挪用等职务犯罪和商业犯罪行为,确保移民平安和谐。仅今年以来,王平就对8件涉及移民资金的贪污、受贿犯罪案件进行审理,平均审理周期只有22天。

 情理并重的法官妈妈

 “阿姨,我妈妈如果能像你这样,我也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了!”20111019日,在圆桌审判室内,小袁特意向王平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小袁是淅川县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无钱上网后,伙同他人抢劫同学现金5.5元和价值60元的棉被一条。王平在走访中了解到,小袁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但自从父母离异后,因缺少关爱而沉迷网络,并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此事发生后,小袁遭到了母亲的唾弃。王平经过多次上门做通其母亲工作后,陪同她一块儿前往看守所看望安慰小袁,并特意为小袁购买了书包和学习用品,同小袁的老师、同学一起对其进行帮带。

 为了能真正使未成年人犯罪后改邪归正,王平始终坚持寓教于审、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经常到学校讲授法制课,加大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力度的同时,积极探索与公安、教育、关工委等有关单位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工作,建立了家庭、法庭、校区和社区共同帮教的体系,使得一大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重新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这一做法先后在《人民法院报》、《河南日报》以及本报等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

 威严而温情的好法官

 “王庭长,是你让我知道了法律的威严,但也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201197日,当王平来到该县荆紫关镇张春梅家时,略显憔悴的张春梅激动地说。一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3年的被告人,为何没有怨恨法官,反而非常感激呢?

 今年316日,因家庭琐事,张春梅在遭遇丈夫孙磊的毒打时,出于本能反应随手抓起剪刀戳中丈夫左胸部,造成孙磊因心脏破裂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孙磊家人坚决要求法庭重判张春梅。看到因自己的冲动而家破人亡,张春梅打算一死了之。

 王平一边上门做孙磊家人工作,一边让张春梅多想想5岁的儿子和尚未出生的孩子,鼓励她要坚强地活下来。经过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双方对立情绪有所缓和。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张春梅在案发后积极救助被害人,且被害人在案发的起因上有一定过错,故酌定从轻处罚,遂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13年,并根据张春梅在哺乳期的情况,作出了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

责任编辑:LL    

文章出处:《河南法制报》2011年12月13日第11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