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制报》系列报道之二十三:司法为民促和谐

——记镇平县法院城关法庭

发布时间:2011-12-14 08:26:58


 记者 王海锋 通讯员 李世顺 郭云铁

 镇平县法院城关法庭地处县城中心,辖区人口达25万人。今年以来,该庭共受理案件292件,审结270件,结案率达93%,其中调撤233件,调撤率达80%,为辖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绷紧队伍建设这根弦

 近年来,该庭紧紧围绕加强队伍建设这个主题,狠抓干警学习、教育培训和调查研究工作。坚持每周一下午的政治学习和案件讲评制度,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讲评重大复杂疑难案件,通过学习,全面提高干警政治业务素质。近五年来,该庭共有四名干警通过司法考试,全庭人员均达到法律本科以上文凭。该庭工作人员先后撰写的《民事案件文书送达问题浅析》、《浅议相邻关系案件的处理》等文章,在相关报刊刊发,有力地推动了审判工作。

 弹好和谐司法这首曲

 该庭立足实际,探索出背靠背面对面,坐堂调解与巡回审判调解相结合的方法,加大调解力度。

 去年2月3日,侯集镇居民王六因经济纠纷到杨申家争吵后二人发生厮打,致使杨申受伤,鉴定构成轻微伤。为此,杨申去派出所报了案,派出所把王六传到所里后,进行了批评教育,给予治安处罚,对民事赔偿问题进行调解。王六不服,极不配合,民事赔偿无法调解,于是杨申把王六诉至该院,要求赔礼道歉,并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各项费用1.1万元。法庭受理后,对赔偿问题先行调解,但因当事人意见分歧大,调解没有成功。鉴于这种情况,承办法官邀上派出所民警先后六次到原、被告家中,讲道理,讲法律,终于取得了双方谅解,同意调解,原告只要求被告到家中赔礼道歉,所有赔偿费用一笔勾销,被告同意签字后,亲自到原告家中道歉,双方握手言和,重归于好。近三年来,该庭案件的调解率均达到80%以上,有效地化解了纠纷,减少了矛盾。

 弘扬司法为民主旋律

 “司法为民,不能讲在口头上,写在书面上,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要有切切实实的举措。庭长郭云铁多次对同志们这样说。

 今年4月份,城关法庭来了一个特殊的当事人。当事人赵某今年76岁,患有脑梗塞,不能正常行走,生活不能自理,她坐着轮椅,由二儿子推着来法庭立案,状告大儿子不尽赡养义务。法庭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她,她用不清楚的话语,讲述了大儿子的种种行为,要求大儿子履行赡养义务。法庭接到案件后,迅速立案,通知其大儿子到法庭。大儿子到法庭后,一肚子委屈,诉说父母在分配家产时不公平,心里有怒气,就是不尽义务。合议庭听完双方诉说后,对被告进行批评教育,举例子、讲故事,谈亲情、讲法律,最终使被告消除了怨气,认识到错误,主动承认错误,表示愿积极履行赡养义务,案件撤诉。

 今年以来,该庭对经济确有困难符合救助案件的6名当事人依法报请院长办理了减免或缓交诉讼费手续,共减免缓交诉讼费达5万余元,体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该庭开展假日法庭活动,共办案40件;开展了巡回审判活动,今年共巡回审判案件120件,巡回率达42%以上,受到群众的好评。

责任编辑:LL    

文章出处:《河南法制报》2011年12月14日第13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