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佳”候选人事迹:反弹琵琶奏和谐

——记邓州市人民法院刑庭庭长刘森

  发布时间:2011-12-15 11:41:23



“人们往往认为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刑事法官冷酷无情,殊不知我们的内心也充满着对人民群众的浓浓情意。”正是有着这样的认识,刘森在担任邓州市法院刑庭庭长五年来,曾三次被评为“全省法院优秀法官”,被省委、省高院评为“打黑除恶先进个人”,被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他所领导的刑庭荣立集体三等功,先后四次被省高院和市中院评为“打黑除恶先进单位”和“刑事审判先进单位”。

让亲情融化坚冰

20107月份,李俊和堂弟李强因宅基地纠纷发生厮打,李俊用饭碗将李强头部砸致重伤。李强住院期间,李俊一次也没有看望,对李强的近万元治疗费,也一分未赔,案发后,公安机关和地方调解组织多次调解,均未果。法院受理该案后,承办人第一次组织双方到庭调解,双方一见面便开始吵骂。刘森和合议庭成员一起认真分析后认为,双方的父亲是亲兄弟,可借助亲情关系打破僵局。随后,他和案件承办人一起,先后三次到双方父亲家中,让老哥俩帮助双方调解。为了创设温馨的环境,借力亲情,刘森特意买来水果,带领2位法官晚上来到双方父亲家中,让双方父亲、李俊妻子和被害人李强围坐在桌旁。引导双方父亲讲起兄弟俩如何互相帮助、相依为命一起生活二十多年的情景。接着,双方父亲又放电影似地回忆起李俊和李强儿时经常一起上学、一起玩耍的往事。当讲到李强有一个晚上发高烧,李俊背着李强去治病时,李强流下了眼泪。最终以李俊赔偿李强8000元双方达成协议,重归于好,老哥俩感动地说:“你们解了我们家的结。”双方亲属一再挽留刘森一行三人吃饭,被他们婉言谢绝了。

近几年来,邻里之间因小事而引发的故意伤害案增多,处理不好,很容易使双方关系更加恶化,甚至导致二次犯罪。对刑附民案件,刘森主张民事部分能调尽调,该院刑附民案件民事部分调解率连续三年都超过90%,在市法院系统名列前茅。

让受害人得到司法关爱

邓州市十林镇孤寡老人王某,年岁已高,养了两只奶羊维持生计。2009年初,蒋某等盗窃团伙,将王某两只奶羊盗走,断了老人的生活来源。老人不知如何讨回损失,一气之下病倒在床。案件起诉到法院后,刘森急老人所急,他嘱咐主审人员一定要尽早为老人追回经济损失,让老人早日康复。经过努力,刘森终于为老人追回赃款3000元。为了老人早日康复,刘森买来一些营养品,亲自将钱交到老人手中。老人拉住刘森的手,颤抖地说:“你这是给我送的救命钱呀,我这病有救了。”

最近两年,在刘森的带领下,该庭为被害人追回赃款赃物价值11万余元,最大限度为被害人挽回了经济损失。该院刑事工作也连续3年无进省、进京上访事件发生。

让当事人感受司法公正

李生抢劫犯罪,案件移送到法院后,承办人在审理过程中发现犯罪嫌疑人行为异常,似患精神病,及时向刘森汇报。虽然当事人及亲属未申请对李生进行司法鉴定,但事关对李生的量刑,刘森同志对案件承办人讲“法律讲的是公平正义,无论是被告人或被害人,我们都要维护其合法权益,这样才能体现出司法公正”。李生抢劫案,在无人申请司法鉴定的情况下,刑庭自筹经费4000元为李生作了司法鉴定。鉴定结果显示,李生患“精神分裂症”,属限制责任能力,最后从轻以抢劫罪判处李生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2000元。宣判后,李生的母亲哭着说道:“想不到法院还保护犯了罪的人,倒贴钱,让娃子少坐几年监。”

据统计,近三年来,刑庭支出经费2万余元,为六名疑似精神病的被告人作了司法鉴定,使当事人及亲属亲自感受到了司法公正。

责任编辑:LL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