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锻炼日记(二)

  发布时间:2012-05-09 10:11:21


410  周二 

一大早,我650起床,收拾一下下楼,王庭长他们已经在等我们了。我们问他们早上一般几点起床,“6点多点吧,起来运动下跑跑步。”王庭长说。真是惭愧,看来明天要起早一点了。

上午,我们几个跟着薛庭长到薛家湾村给一个当事人送传票。

这是一起同居关系子女抚养纠纷案件,当事人双方07年经人介绍相识,同年12月举行了结婚仪式,但一直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2010年原告生育一男孩。现在原告起诉被告说二人同居后被告经常无端殴打原告,原告无法忍受长期虐待决定分手。要求小孩的抚养权以及退还结婚时的嫁妆。当事人双方因为小孩的抚养问题矛盾分歧很大,甚至产生了肢体纠纷,被告还因此被派出所拘留了10天。

我们来的时候,当事人周某家里空无一人,两间破旧的瓦房,墙壁是用砖和泥土砌成,看起来下场大雨都要冲垮的样子,相比较前面他哥哥的房子,当真是差别很多。我们见到了他母亲及哥哥,显然这场纠纷将两家的关系拉至谷底,谈起这场官司,周某的母亲情绪非常的激动,向我们诉说他们的“儿媳妇”是如何如何的不好,如何不贤惠,乱花钱不说,在家里也从来不干活,做饭什么的从来都是她这个当婆婆的做。交谈过程中,周某的母亲几次激动的站起来,说之前她想去看孙子结果被儿媳妇指着骂。在我听来,都是同样的内容翻来倒去的说,前面劝住她了,后面又开始说了。而且他们对法律知识都不是很了解,有些常识性的问题他们以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看法去对待,很难沟通,我们的话也很难让他们接受。

薛庭长耐心的听当事人的母亲哥哥把话说完,安抚他们激动的情绪,了解了基本的案情。但直到最后,当事人母亲的态度都还没有很好的缓和,虽然接收了传票,同意了后天到法庭开庭,但却拒绝签字。

离开当事人家,薛庭长告诉我们,“在基层,在农村,接触的大部分当事人都是这种的,这两家还是比较讲理的,有些极端一点的根本不听你讲什么,根本无法沟通。你只有用耐心,用真诚去打动他们,有时候送个传票,人家一次不接,我们就去第二次、第三次。你去的多了,跟他们的交流多了、熟悉了,他们才会相信你,只有取得了百姓们的信任,他们才会理解你的工作,我们的调解工作才能做的顺利。”

在法庭办公室的墙上,贴着这样的小纸条,这是薛庭长写出来时刻警醒自己的。法官职业素养:足够的耐心,良好的性格还有适当的脾气。

我想起来第一天来的时候王庭长跟我们说:“让当事人信任我们是做好调解工作的基础,调解工作是一个细心加耐心的工作,办案件不能心急,否则适得其反。当事人可以对我们发火,发牢骚,而我们要用最大的忍耐用心去听,等双方当事人火都发完了,我们再心平气和的让双方当事人坐下和谈,给他们点上一支烟,端上一杯茶,让双方当事人看到我们的诚心,我们是为他们解决矛盾的,他们就会相信我们,就会掏心窝子给我们说话,这样矛盾调解就成功了一半。”

我们这些刚刚工作的年轻人,最缺乏的就是工作经验,尤其是基层工作经验,有很多事,很多工作,很多难处,是坐在办公室里根本无法想到的。虽然之前就知道基层工作复杂难办,但现实中接触到才会了解有这么难做,看来我们来这里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

责任编辑:LL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