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下基层,转作风,提能力”活动,我院开展青年干警下基层活动,我作为第一批成员,被分到淅川县法院荆紫关法庭,和刑一庭的刘子国、法警局的杨士鹏以及装备处的郭聪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小合议庭”。
出发前,刘鹏院长为我们做了动员讲话,鼓励我们要不怕吃苦,认真学习基层的先进工作经验,以便更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
窗外的雨滴答滴答的敲打玻璃,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淅川县城,荆紫关法庭的两位王庭长已经在县法院门口等我们了,我们在县城吃过午饭,就直奔此次的目的地,三省交界处—美丽的荆紫关。在来这儿之前,我对荆紫关法庭了解甚少,只知道荆紫关法庭业务涉及荆紫关、寺湾、西簧三个乡镇,辖区人口12.6万,辖区面积572平方公里,干警5名,但对王葆兴庭长倒是有些印象的,因为在前阵子的“十佳法庭、十佳法官”的评选活动上见过王葆兴庭长一面,因此,今天再见到王庭长,感觉非常亲切。
初到法庭,只见不大的院子收拾的非常干净,院子四周还种的有青菜,整个法庭充满了朝气与活力。我们刚把东西放下,王庭长就说要带我们到处看看,路上,王庭长向我们介绍了法庭的基本情况,案件数量多,审判人员少,法庭工作存在很多困难。
到了清代一条街,王庭长带我们参观荆紫关法庭3个旧址,他告诉我们说,法庭最突出的特点是处于三边地区,豫鄂陕三省交界地方,走在小镇的街道上,稍不留神,就走到了湖北,或踏进了陕西。这里的河流山川相连,群众相互通婚通商,经贸往来十分频繁,也极易发生一些矛盾纠纷,处理起来也更为复杂。针对这种特殊情况,荆紫关法庭牵头与交界的湖北、陕西两个法庭签署三庭司法合作协议,三省三地联防、联调、联治,创新了社会管理模式,运行效果良好。近三年来,该法庭共受理民商事案件585件,其中调解结案551件,调解率达94%。
不知不觉,一下午的时间就过去了,我们对荆紫关法庭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迫切地想要深入了解基层法庭的各项工作。我们回到法庭,吃过晚饭,王庭长让我们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晚上早点休息,说是明天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我们,我无比期待明天的到来。